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天府旅游名县巡礼⑦走进南江 体验“可复制”的乡村旅游
2021年07月31日 11:47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尧欣雨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31日电 (唐倩)7月28日至29日,四川省“天府旅游名县巡礼”集中宣传报道活动走进南江县。十余家中央、省、市主流媒体通过实地采访和交流发布的形式,“检阅”了南江县在“天府旅游名县”建设以来的重大举措、重点工作、重要成果。

  媒体一行走访了光雾山、光雾和谷、集州欢歌水上乐园、植梦西厢旅游区等点位。光雾山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其奇特的喀斯特峰丛地貌、本璞的原生态植被、迷人的瀑潭秀水、秀丽的峡谷风光让媒体一行啧啧称奇。

光雾山美景。(南江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供图)
光雾山美景。(南江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供图)

  2020年光雾山红叶节期间景区游客总量达到16.2万人次,同比2018年增长了36.5%,日最高接待人数超过7000人次。以光雾山为切入点,南江县成功打造全国首部行浸式夜游项目《梦境光雾山》和大型舞台剧《巴山夜雨》,建立西南大学旅游管理实习基地、西安画院写生基地等多个研学创作基地,巴山游击队纪念馆被确定为“四川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从多年前游客印象“光雾山不就是看红叶吗?”到现在成了“春赏山花,夏感清凉,秋观红叶,冬览冰挂”的四季旅游品牌。

光雾山美景。(南江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供图)
光雾山美景。(南江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供图)

  “旅游发展好了,最终还是我们老百姓受益。”在光雾山镇彭家坝“石磨坊”农家乐的老板郭意波从去年开始,被招募参与沉浸式山水夜游《梦境光雾山》的演出,扮演“巴山背二哥”,每月增收至少1500元以上。“白天当厨师,晚上当‘群演’,又好耍又挣钱!”郭意波很满意现在的生活。

  位于光雾山间的光雾和谷文旅项目,总投资70亿元,总规划区域面积约20000亩,旨在打造集避暑、旅居、旅游、度假为一体的全能型高端文旅综合体。其中,康养小镇项目在疫情期间,为贫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切实解决周边居民就业和带动产业增收,真真切切让群众走上“旅游路”,吃上“旅游饭”,挣上“旅游钱”。

  除了靠“天生丽质”的光雾山吃上文旅饭,南江还懂得充分挖掘、积极创造。

  “我们南江发展的乡村旅游,其建设经验是可复制、可推广,具有生命力的。”南江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自豪说道。以南江县赤溪镇西厢村为例,它以五古(古树、古井、古石、古桥、古牌坊)为资源、精忠文化为载体,以农文旅融合连片发展为方向,围绕“植梦西厢,一个不仅有萤火虫的地方”定位,以“旅游扶贫,携手奔康”为抓手,建成龙腾峡漂流4公里,萤火虫观光体验、游乐综合体、峡谷滑索等项目24个,打造乡土农家乐3家,特色“巴山民宿”2家,乡村酒店2家,实现以旅促农,以节促商,确保项目收益,产业变“金叶”,项目变收入。据了解,西厢村已先后获得“国家森林乡村”“脱贫攻坚示范村”“文化扶贫示范村”“乡村振兴示范村”“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等荣誉称号。

光雾山美景。(南江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供图)
光雾山美景。(南江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供图)

  目前,南江有超7万人直接或间接从事文旅产业,占全县从业人员总数的44%,人均年收入达5—8万元,顺利通过国省脱贫摘帽验收,成功退出贫困县序列。

  南江不搞“靠山吃山、以景养景”,重点在文旅消费上下苦功、出实招。“我们绝不满足于‘吃住行’的基本保障,而是推动服务功能多元化扩展,让游客全面体验一流的旅游环境。旅客有需求,我们有行动。”南江县委副书记、县长程秋表示。(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