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宜宾翠屏:贯彻落实宜宾市党代会精神 为建设“六个新翠屏”增光添彩
2021年11月13日 16:51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祝欢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13日电 (吴平华 胡雪 )“很有收获!听了陈书记对宜宾市党代会精神的宣讲,我们对今后五年做什么、怎么做有了明确的方向,接下来,就是加油干咯!”冬日里的牟坪镇龙兴村,一堂生动的宣讲课让全村党员干部群众的心热络起来。

  连日来,学习贯彻宜宾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的热潮,从翠屏区的城市吹到乡村,全区上下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用实际行动推动大会决策部署在翠屏落地落实。

  学深学透党代会声音传播到基层

  “这个形式好,你们讲的我听得懂,也喜欢听。”为将党代会精神传递到每一位群众身边,金秋湖镇将党代会精神宣讲会搬到农户院坝里,把市委报告掰开了、揉碎了,用最接地气的方式、最浅显易懂的语言传播开去。宣讲组成员、金秋湖镇党委副书记杨雯婷感慨地说:“群众的表情告诉我,他们对未来的期待真诚又迫切,这样的宣讲很有必要。”

 安阜街道开展一系列便民服务举措。胡雪 摄
安阜街道开展一系列便民服务举措。胡雪 摄

  自学习贯彻市党代会精神以来,翠屏区以学习促贯彻、以学习促转变、以学习促提升。一方面,通过个人自学、集体学习、支部研讨、党课报告等不同形式,原原本本学习大会报告;另一方面,利用机关、企业、学校、村(社区)的宣传栏、LED屏、村村通广播等张贴、播放市党代会精神内容,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学习;同时,创新宣讲形式,微信、抖音、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齐上阵,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了解党代会内容;探索推行党委领导包片、机关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片、党员干部包户,确保市第六次党代会的声音传递到家家户户。

  五年回首发展红利人民共享

  “扎实推进‘幸福宜宾’十大工程,坚持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抓手,确保人民群众出行、就医、入学、办事等更加方便快捷。”在合江门街道东街社区中心路口袋公园,宜宾市党代表江永秀的宣讲铿锵有力、振奋人心。

  “我们正享受着翠屏快速发展带来的红利呢!”听着党代表的话语,居民们脸上绽放出笑容。

  面对前所未有之大变局,翠屏区抢抓机遇,奋起直追,GDP突破千亿大关,新兴产业年均增速240%,农业综合产值突破40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实现273.5亿元,一二三产联动发展的格局已成为常态。

市党代表江永秀宣讲。胡雪 摄
市党代表江永秀宣讲。胡雪 摄

  连续12年稳居全省前十,连续4年荣膺全国工业百强区,连续2年入围全国百强区…一系列荣誉彰显着翠屏区经济增长的高度。

  经济增长,最终服务的是群众,一场场惠及民生的变革彰显着经济增长的温度。

  口袋公园处处“开花”,农贸市场提档升级、城市公厕规范整洁、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幸福宜宾”十大工程和城市“双修”全面推进,城市变化肉眼可见。

  优化完善教育医疗资源布局,盘活闲置资产,颁发农村宅基地和住宅经营权证,为集体经济强筋赋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书写亮眼成绩。

  李庄安石的酒乡渔美、金秋湖的茶香扑鼻、牟坪的柑橘飘香……乡村振兴全域推进,农旅融合大势所趋。

  ……

  “五年成绩来之不易,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们将把学习贯彻好宜宾市党代会精神作为当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在宜宾市委、翠屏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为宜宾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家区域中心城市这一目标努力奋斗。”宜宾市党代表、安阜街道党工委书记刘庚龙说。

  对标目标推动翠屏奋力前行

  “11月2日,我们租赁厂房的第一条生产线正式生产,下个月,我们的自建厂房也要投产了!”近日,在长江工业园区四川科达利精密工业有限公司,行政副总张胜利对企业的发展信心满满。

  宜宾市党代会后,全区上下精神振奋、士气高昂。围绕区党代会提出的“聚焦‘一个翻番’、实现‘两个进位’、做强‘三大支撑’、建设‘六个新翠屏’奋斗目标,翠屏区将在全局上谋势,关键处落子:

  打造千亿产业集群,传统产业、新兴产业两手都要硬;服务业发展提速,交通枢纽建设全面启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水平更优。

  推进全国宅基地改革试点,做实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推动“四项任务”落地落实,借势三江新区开放平台,深化区域合作。

  推进156个“幸福翠屏”城乡十大工程项目建设,实施基础教育“八大行动”和健康“五大行动”,不断补齐民生短板,让百姓生活更加舒适便捷……

  “我们要切实把宜宾市委‘施工图’变成翠屏‘实景图’,把战略部署转化为翠屏行动,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家区域中心城市作出更多贡献。”翠屏区委书记兰宏彬的话掷地有声。(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