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文旅达人打卡兴文秀美苗乡助力创建天府旅游名县
2023年03月18日 11:50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尧欣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18日电 (葛泓雨 邓人豪)“都说兴文不靠海,但兴文有石海,果然名不虚传。”在宜宾市兴文县,文旅达人“@旅游狂魔夏夏夏”面对兴文石海的奇特地貌,连声赞叹。近日,红星新闻网联合兴文文旅“助力天府旅游名县创建达人兴文行”活动在宜宾兴文县举行,五位文旅达人走进兴文,深度体验秀美苗乡风情。

  兴文县位于四川省宜宾市东南,资源富集,景色迷人。全县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4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4个,旅游度假区1个,有代表性的景区景点近100个,是四川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目前,兴文正在全力争创第五批天府旅游名县。

文旅达人走进兴文体验苗乡风情。兴文县文广旅局供图。
文旅达人走进兴文体验苗乡风情。兴文县文广旅局供图。

  扩内涵兴文推出多条高质量旅游路线

  兴文石海,是亿万年前的大海凝固在巴蜀大地的波涛,凭借着石海涌浪、天泉洞、大漏斗、夫妻峰等著名景点而闻名于世。2月23日,在宜宾市长宁县举行的宜宾市蜀南竹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兴文石海景区2023年全国旅行商大会暨旅游产品发布会上,兴文石海景区推出多条高质量的旅游路线,为全国各地的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文旅大礼包。这份大礼包里,有重温历史的爱国主义教育之旅,有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丛林穿越、绝壁攀岩、高空溜索、步步惊心、坡地滑草等游乐项目。

  作为四川最大的苗族聚居县,兴文有着浓郁的苗家风情,僰苗文化独具特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坝高装是兴文县独有的地方性民间文化艺术,每年农历二月份都会举办大坝高装会。每年四月份,兴文县将会举办兴文苗族花山节,是川南地区苗族最盛大最隆重的传统节日,现已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外还有充满神奇色彩的僰人赛神节、纪念粮食来之不易的苗族吃新节、过苗族新年等传统节日。据了解,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僰苗文化,兴文县还在石海景区旅游干线上的麒麟苗族乡崔家村建成了四川苗族·中国僰人博物馆。

兴文石海天坑。兴文县文广旅局供图。
兴文石海天坑。兴文县文广旅局供图。

  增设施旅游驿站“一站多能”

  为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兴文县打造了红军长征驿站、川南游击纵队驿站、僰苗文化驿站、僰寨驿站等四个集形象宣传、停车休息、旅游咨询、便民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驿站,为来兴旅客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

  位于兴文县兴威路与宜叙高速石海收费站出口交叉点的红军长征驿站集旅游咨询、特色商品售卖、餐饮休闲等功能于一体,有户外休闲空间、儿童游乐园、3A级旅游厕所、旅游特产展览厅、生态停车场、新能源车充电桩等配套设施。

  “兴文现在的变化真的好大,高铁通到这里之后,从成都过来只要2个小时,比前几年我刚来的时候方便多了。”文旅达人“@在路上的小羊”感叹道,“旅游的配套设施也完善了很多,让人忍不住想多来几次。”

兴文石海溶洞景观。兴文县文广旅局供图。
兴文石海溶洞景观。兴文县文广旅局供图。

  畅交通“三创”联动强化文旅品牌

  据了解,兴文县成立了县委书记、县长任“双指挥长”的旅游“三创”联动工作指挥部,以“天府旅游名县”创建为引领,同步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兴文石海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同时,每年安排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文化旅游品牌创建、文旅项目建设、宣传营销和企业培育。

  “2023年,县文广旅局将坚定不移实施‘四化同步、城乡融合’发展战略,紧扣‘顺势攻坚年’工作主题,围绕‘文旅富县’发展思路,以最快速度抢抓文旅市场复苏关键期,加速推进文旅项目招商落地、加快研发旅游新产品、全力创建天府旅游名县等文旅品牌,围绕‘风景为形文化铸魂’,努力推动文旅事业融合发展。”兴文县文广旅局副局长张鹏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说道。

僰苗文化驿站。兴文县文广旅局供图。
僰苗文化驿站。兴文县文广旅局供图。

  据悉,兴文县将深化“三创”联动,加快推进建设“川南康养避暑旅游度假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兴文公园)”“中国苗医苗药之乡”,构建跨区域文化旅游大市场,完善“快旅漫游”的旅游交通体系,提高成贵高铁站至景区、景区与景区、景区与城区之间的通达性。通过举办苗族花山节、西部民歌赛、高装文化节、川南非遗文化旅游节等文旅节会,全面提升兴文旅游影响力,全力争创天府旅游名县,为四川建成“全国旅游经济强省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贡献更多的“兴文力量”。(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