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绵阳游仙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工作
2023年06月09日 21:11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6月9日电 (周钰)近年来,绵阳市游仙区将移风易俗作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为依托,通过积分制、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等方式充分运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和社工站等新平台开展移风易俗,培育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文明力量。

  宣教并重  文明入脑入心

  近日,在游仙区小枧镇,志愿者们深入辖区内各家各户开展村规民约宣传活动。

  在志愿者们的带领下,居民群众一起学习村规民约的内容、意义。大家纷纷表示,要遵守村规民约的规定,弘扬时代新风、共建文明和谐家园。

  “如今,村规民约已成为村民家门口的‘文明公约’,不仅‘约’出了乡村治理新气象,更‘约’出了乡风文明新生活。”小枧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人情风、吃喝风、迷信风、攀比风……乡村里的这些陈规陋习,是群众的难言之隐、心头之痛。游仙坚持宣教并重,运用接地气的多种方式,引导群众转变观念,对陈规陋习说“不”,让文明理念入脑入心。

  示范引领  涵养时代新风

  游仙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新生介绍,近年来,游仙一方面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提供新婚辅导、心理疏导等服务,帮助当事人做好进入婚姻状态的准备,帮助夫妻学习增进婚姻幸福、化解婚姻危机的技巧,促进婚姻家庭和谐稳定。

  另一方面,健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注重发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在构建婚俗新风中的重要作用,支持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通过教育、规劝、奖励等方式引导村民遵守相关规定。加强婚姻登记场所文化建设,通过举办婚俗文化展览、设置婚姻文化墙或展厅、开办婚俗文化博物馆或婚姻家庭文化基地等方式,宣传优秀传统婚俗文化。

  同时,广泛开展家庭文明建设活动,挖掘弘扬家风家教家训文化,以父母的模范行为和家庭和睦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良好家庭氛围。

  如何破旧立新,示范引领也很重要。游仙组织党员干部带头,在办理婚庆嫁娶事宜时,主动做到事前报告、事后备案,严格遵守标准规定,不违规,不超标;要勤俭节约,抵制高额彩礼、奢华婚礼,不借机敛财……

  示范村带头作用也不容小觑。游仙组织各镇(街道)要选取1个行政村(社区),打造婚俗改革示范村。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制定本村红白喜事制度。创新农村婚宴举办方式,鼓励村委会依托村级综合服务设施等场所,为村民举办婚宴提供便利,防止大操大办、浪费攀比。

  在这样的氛围熏陶下,大家都积极做良好家风的建设者、和谐家庭的创建者。

  凝聚合力  共建美好家园

  走进游仙区信义镇刘家社区,迎面而来的宣传栏上,张贴着社区居民公约——“社区居民应自觉遵守殡葬管理规定,红白喜事不得占用街道,不得铺张浪费,10桌以上按照规定报批。违者在红白理事会评议后还将在社区红黑榜进行批评……”

  “自从社区有了红白理事会,居民自发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喜事小办,极大地减少了铺张浪费,遏制了攀比之风,形成了良好的社区风气。”刘家社区党总支书记左华琼说,红白理事会“理”出了文明新风尚。

  此外,刘家社区扎实抓好“制度建设”“宣传引领”两个着力点,制定了《刘家社区居民公约》《红白理事会章程》,并将不良风气在社区红黑榜上进行曝光;常态化发放居民公约手册,利用社区阵地、场域公示栏等强化移风易俗氛围,发动党员志愿者率先垂范,引领居民群众自觉遵守居民公约。

  目前,信义镇18个村、3个社区完成了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修订并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在职党员干部签订了《文明节俭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承诺书》。信义镇通过多管齐下,强化了村(居)民自治,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有实招见实效,营造出文明向上的乡村文化风貌。

  “信义镇将充分发挥一‘约’一‘会’作用,持续推进移风易俗,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开展文明乡风主题宣传活动,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增强摒弃陈规陋习的主动性,让新时代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信义镇党委书记骆涛说。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游仙正通过强化教育引导与管理约束,坚持示范引领带头作用,不断深化乡风文明建设,用文明为乡村“铸魂”,用新风“点亮”乡村,一幅幅色彩斑斓、幸福文明的美丽乡村新画卷正在游仙徐徐展开。(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