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宜宾筠连:精准运用“第一种形态” 严防“小病”变“顽疾”
2023年11月09日 11:32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尧欣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9日电(吴平华 周玉先 唐群)“组织的批评教育给我打了一针‘清醒剂’,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引以为戒,端正工作作风,切实做到不触底线,不越红线……”近日,筠连县腾达镇一名党员干部在接受镇纪委谈话后说道。这是该镇纪委用足用好“第一种形态”,抓早抓小“治未病”的一个缩影。

  腾达镇纪委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将谈话提醒、批评教育、责令检查、诫勉谈话等作为加强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教育管理监督的有力抓手。紧盯重要节点、关键岗位、重要领域,结合梳理排查的廉政风险点,围绕审查调查、日常监督、信访举报等方面发现的问题,对出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党员干部因人施策运用“第一种形态”,为党员干部“正骨整脊”。今年以来,运用“第一种形态”批评教育帮助6人次。

  为避免“一谈了之”“一函了之”,该镇纪委持续关注党员干部的思想、工作状态,对受到“第一种形态”处理的党员干部经常性开展“一对一”谈心谈话,帮助他们卸下心理包袱,轻装上阵。通过明察暗访、个别谈话等方式,定期对党员干部接受“第一种形态”处理后的整改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弄虚作假、敷衍搪塞、流于形式的,严肃追责问责,确保相关问题整改到位。

  同时,该镇纪委坚持预防为先、教育为主,常态化开展党性教育、纪律教育,组织领导干部讲廉政党课11场次,召开警示教育大会、观看警示教育片24场次,依托“三会一课”等方式,全方位增强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

  “惩治不是目的,教育和挽救干部才是根本。”腾达镇纪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腾达镇纪委将立足监督职能,抓好党员干部的日常监督管理,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党员干部的强力“清醒剂”,筑牢“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思想防线,真正体现严管厚爱,切实把好“廉洁关”,耕好“责任田”。(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