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城市与人才双向奔赴龙马潭“揽才团”招才引智在行动
2024年10月17日 13:09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尧欣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17日电 (姚艾青 章怀安)“泸州是一座‘酿造幸福的城市’,发展基础好,产业多,选择在此工作很温馨。”日前,在四川大学望江校区泸州市2024年秋季赴高校招聘活动——四川大学专场的现场,帅军同学成功投递了简历,满心期待着到泸州开启人生新的征程。活动现场,500余名来自四川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的毕业生精心挑选心仪的岗位,郑重投递简历。

四川大学校园招聘推介会现场。龙马潭区委宣传部供图
四川大学校园招聘推介会现场。龙马潭区委宣传部供图

  连日来,龙马潭区联动长开区积极承办好华中科技大学、云南大学、四川大学等校园专场招聘活动,组织辖区及兄弟区县和园区近240余家企事业单位,携带1500多个岗位,开启2024年秋季赴高校招聘活动。在短短的时间内,龙马潭“揽才团”的足迹就遍布湖北、云南、成都等地,以双选会、专场招聘会、推介会等形式,将精心组织的千余个优质岗位送到当地高校学子的“家门口”。

  “龙马潭是一座内联外通的开放之城、一座底蕴浓厚的产业之城、一座充满活力的创新之城,我们将千方百计为同学们提供安心之策、搭建安身之所、铺就安业之路!”在云南大学和四川大学校园招聘推介会上,龙马潭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汪世平用一张张照片和一组组数据,图文并茂地向现场师生推介泸州、介绍活力港城龙马潭,诚邀广大学子参与到龙马潭的建设与发展中来,推动更多人才在龙马潭聚集、更多合作成果在龙马潭落地。

  “听了汪部长的介绍,我对泸州和龙马潭的了解更加深入,现在泸州到昆明的交通非常方便,回家不再是难题!”硕士研究生张志兴表示自己是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本次龙马潭组织的企业里正好与自己的专业对口,就毫不犹豫地投递了简历。

  “酒城泸州是个好地方,龙马潭的人才政策落实到位,我男朋友已经在那边就职,我向龙马高中投递了简历,希望能顺利通过考试!”在四川大学招聘会现场,顾丹和她的朋友都选到了心仪的岗位,投递了简历,期待着好消息的到来。

  筑梦启航送岗位。为不断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促进高校毕业生精准就业、高质量就业,龙马潭区聚焦白酒化工、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通过向用人单位发函、走访企业摸排用人需求等方式,全年精心组织和筛选优质岗位数千个,在承办好赴高校专场校园招聘的同时,还先后还走进西南交大、浙江大学等10余所高校招才引智。截至9月,全区已招引各类人才9175人,新增企业经营管理人才200人,高层次人才225人,有效推进产才融合助力高质量发展。

  “本次活动组织有序,宣传到位,服务周到,我们也招到了满意的人才!”在北方化工、郎酒、泸州银行、泸州职业技术学院等展位前,前来求职的学生络绎不绝,将这些展位围得水泄不通。据泸州银行现场招聘的负责人介绍,在四川大学投简历和咨询的同学非常多。而在翰飞科技等新兴产业展位前,前来咨询和投递简历的同学也不少。一场城市与人才、企业与人才的“双向奔赴”正接续演绎。

  优质服务暖人心。在活动现场,每位前来应聘的学生还领到了一份龙马潭区委人才办精心准备的“大礼包”,泸州市人才政策、龙马潭区宣传折页、招聘会岗位表和精心制作的笔记本。活动前,龙马潭区委人才办还打出一套“组合拳”,通过线上线下宣传,扩大知晓率,吸引高校学子参加招聘;精心制作视频等宣传产品,通过全媒体平台向广大毕业生发出邀请;通过现场播放宣传片、开展城市推介、优秀校友分享等方式,为参加活动的学子全面展现立体多元、开明开放、和谐包容的泸州及龙马潭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和风土人情。

  另外,除了主动“出摊”办好校园专场招聘会揽才,龙马潭区每到一处,还积极组织企业与校方开展“政校企”座谈会,围绕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等进行深入探讨、达成共识。

  “全面落实‘酒城人才聚集行动’,为广大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搭建双向奔赴的‘桥梁’,推进政校企合作上台阶,就是我们的工作宗旨。”龙马潭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区科技和人才局局长、区委人才办主任冯廷婷介绍说。下一步,龙马潭区还将组织多个用人单位携带优质岗位前往清华大学、山东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开展招才引智活动,同时从就业创业、安居乐业、交友培训等多方面加大对人才的服务保障力度,加快汇聚更多高层次人才,为龙马潭建设产城园港融合发展现代化强区、泸州市共同富裕试验区注入强劲的人才动力。(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