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特种电影《山岳颂安》在安岳石窟数字展示中心点映
2025年07月20日 08:50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尧欣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20日电(吴平华)19日上午9时,资阳市安岳石窟数字展示中心内,特种电影《山岳颂安》(上、下部)正式面向公众揭开帷幕。随着灯光渐暗,沉睡千年的安岳石刻艺术精华,在四维沉浸影院与3D8K球幕影院中,通过前沿数字视听技术,缓缓苏醒,呈现在首批观众面前。

特种电影《山岳颂安》点映现场画面。安岳县委宣传部 供图

  据悉,影片由陈建军执导,他曾担任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和大足石刻游客服务中心总策划,带领团队创作出电影《千年莫高》《天下大足》,球幕电影《梦幻佛宫》《大足石刻》等多部作品。此次,他将镜头聚焦于安岳石窟,以历史上曾经与安岳县或安岳石窟有关联的历史文化名人为牵引,以安岳石窟为骨架,支撑起了有形的安岳文脉。

  创新双厅放映 打造差异化沉浸体验

  作为安岳石窟数字展示中心的专属影片,《山岳颂安》创新采用双厅放映模式,运用不同技术带来多元体验。据导演陈建军介绍,《山岳颂安》上部和下部不可分割,电影与影院也是一体化的。因为电影是为影院的特定条件定制拍摄的,反过来说,影院的设计是根据电影形态的需要而建设的。

特种电影《山岳颂安》点映现场画面。安岳县委宣传部 供图

  上部《文脉寻踪》四维沉浸影院呈现。该影厅创新构建“银幕、声音、座位”3S核心系统,采用270°三面环绕巨幕结合LED地屏,形成沉浸空间。影片通过四银幕联动技术,以每秒60帧与18K总分辨率实现多维度光影包围。故事以南宋兵部侍郎刘仪凤与友人陆游相约安岳寻古探幽为主线,深入历史的肌理,厘清贯穿古今的安岳城市文脉,诠释石窟在此诞生繁荣以及安岳人所构建的精神家园的历程。

  下部《梵境沉浸》则在3D8K球幕影院放映。借助12台4K投影仪将画面均匀投射至直径21米的球幕,结合3D技术增强空间深度与临场感。观众视野被全景影像包裹,分散在各乡镇的安岳石窟精美的造像仿佛近在咫尺,可体验“手捧”净瓶观音洒落的甘露、“触摸”唐代不鼓自鸣的乐器,清晰感知飞天飘逸轨迹。影片中,经高精度扫描与数字修复的石窟造像在球幕上得以生动再现。震撼音效与精微的凿刻声共同营造深度沉浸的四维空间体验。

  此外,特别创作的同名交响合唱《山岳颂安》也是影片的高光之一,作曲团队多次深入安岳采风,通过交响合唱艺术形式,让安岳石刻“声”入人心。

  数字技术赋能 守护石刻艺术未来

  安岳(古称普州)拥有唐宋摩崖造像10万余尊、石刻经文40余万字,是中国现存摩崖造像最密集、题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在中国石窟艺术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然而,石窟点分散于全县46个乡镇(街道)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加之四川高温多湿气候的影响,历经千年的石刻面临自然侵蚀的风险。

  如何让这些千年瑰宝“活下去”,更“活起来”,成为摆在文保工作者与当地政府部门面前的时代命题。借助数字化手段进行记录、保护与传播,成为安岳加强对珍贵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一大重要举措。

  今年5月,安岳石窟数字展示中心正式投用。作为四川首座以石窟数字化展示为主题和核心的文旅综合体,打造了石窟数字体验馆、石窟数字影院、文化交流中心、游客中心及石窟文化商业街区等区域,让游客一站式体验安岳石刻千年风华。

  特种电影《山岳颂安》的上映,是当地推动石窟创新保护与利用的又一项创新举措。影片通过高精度扫描、实景拍摄与沉浸式影像技术,不仅突破时空限制,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安岳石窟的艺术魅力,更构建了系统、可追溯的高精度数字档案,为未来石窟的研究、修复与永续传承提供了重要基础。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不仅是文化遗产与现代科技的双向奔赴,更是让千年石刻持续“活”在当代的生动实践。从数字建档到光影叙事,从研学体验到文创转化,安岳正在持续探索保护、研究、利用的守正创新之路。(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