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成都青羊:“青园慧”企业智慧服务平台首发
2025年07月20日 12:56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尧欣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20日电(吴平华 张静 万洪)近日,成都青羊经开区深化“进解优促”抓实“立园满园”——“精准招引、精准感知、精准服务”工作推进会在航空国创中心举行,现场,“青园慧”企业智慧服务平台正式发布。

  成都率先:“青园慧”企业智慧服务平台亮相

  “青园慧”企业智慧服务平台聚焦“图谱不全、招不精准,信息不畅、把不精准,效率不高、办不精准”等问题,以“市区双向赋能、政企共链条共建”模式,率先在全市打造的经开区智能惠企服务平台,实现利企事项“一网集成、一站汇聚、一键触达”,以“精准招引、精准感知、精准服务”创新演进“进解优促”。

  据介绍,“青园慧”于今年3月启动建设,已完成一期“链动青羊”“智绘青羊”“温馨青羊”三个模块建设,导入企业样本1358家。

  其中,“链动青羊”模块通过聚焦企业发展潜力、业务关联等方向,进行上下游企业的靶向匹配,让强链补链更“精准”。接下来,还将依托平台海量抓取、高效响应、系统解析功能,促进数据与产业深度耦合,助力企业明晰产业发展趋势、主动嵌入主攻产业,牵引资源配置与产业链整合。

  “智绘青羊”模块依托大数据分析技术,构建“一企一档”精准画像体系。通过整合产值、社保、能耗等10余类关键指标,实时追踪企业的人员链、经营链、投资链和资金链动态,智能识别风险信号,并自动生成风险清单与处置建议。未来,该模块将进一步强化供需精准匹配功能,通过数据链驱动供应链优化,以智能化服务助力产业链延伸,为企业稳健发展保驾护航。

  前沿阵地:政商事服务中心“集成式”服务改革清单全面发布

  自2024年12月以来,按照成都市“立园满园”行动部署要求,青羊区坚持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在全市创新“业务融合、组团协同”工作模式,整合20余家部门力量,设立政商事服务中心,全力提升服务效能。

  会上,青羊区政府服务中心详细介绍政商事服务中心“集成式”服务改革的清单化举措与场景化服务。“该中心致力于打造‘进解优促’工作的前沿阵地,成为企业问题‘110平台’、企业诉求‘快处中心’、企业发展‘赋能中心’。”据介绍,中心在保留传统政务大厅服务功能的基础上,打通企业办事过程中流程不清、要素不明、多窗递件、用时过长、获得感不强等问题,将服务企业前瞻性、协同性、延展性、兜底性相结合,通过增加前置服务、集成联办、增值服务、兜底帮办等功能,构建起了“一窗联办、园内闭环”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园区事园区办、企业办事不出园”。

  目前,经开区政商事服务中心已纳入高频、集成、增值事项共计136项,包括区审批局企业开办、变更,公共卫生、食品经营许可等高频服务事项34项;整合税务、社保、医保、住建、规自、消防等部门集成服务事项68项,并纳入13个高效办成“一件事”和园区企业需求定制服务场景6个;纳入金融、法治、知识产权、科创、招商投促等增值服务事项34项。

  会上,青羊经开区管委会和成都银行现场举行《聚焦立园满园金融赋能园区发展合作协议》签订仪式,并发布了量身定制的金融赋能方案。根据协议内容,经开区管委会与成都银行将在深化金融服务赋能激发存量企业活力、发挥金融纽带优势链接优质资源助力产业建圈强链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让金融产品成为护航青羊企业发展的“助推器”与“稳定器”,实现金融与产业的同频共振,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首次联合:航空领域重点科创平台发布关键技术需求榜单

  现场,国家高端航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611·青羊飞行器设计创新协同中心、四川省无人机产业创新中心相继上台发布了技术需求清单,这也是经开区航空领域重点科创平台首次联合发布的关键技术需求榜单。这份清单既是产业链“攻关指南”,更是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合作邀约”,将推动“实验室成果”转化为“产业新动能”,助力“青羊智造”在航空航天领域腾飞。

  随后,青羊区新经济和科技局围绕青羊先进制造业企业全生命周期重点政策作了详细介绍和解读,明确将全力支持先进制造业做大做强,支持企业不断壮大规模,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据介绍,为有力有效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青羊区已相继出台了《青羊区有力有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若干政策》《青羊区关于数字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持政策》等一系列支持政策,也正在加快出台关于促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支持政策,既着眼“前期落地”的扶持,更聚焦“后端转化”的激励,形成了落地孵化到发展壮大的全周期、全方位服务保障。

  “非常感谢园区组织了这次活动,不仅把‘政策包’一次性讲透了,而且搭建起园区企业彼此交流的平台,帮助我们扩大了‘朋友圈’。”京储科技(四川)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兼研发助理杨周说道。(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