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21日电 (李柯学)8月20日,在巴中市平昌县西兴镇高峰社区的700亩生态水稻基地,一群群麻鸭、北京鸭在翠绿的稻田间穿梭、觅食、嬉戏,构成一幅生动的“稻鸭共生”生态画卷。这不仅是乡村田园的美丽风景,更是社区推动绿色农业、实现增收致富的创新实践。
近年来,平昌县将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作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因地制宜探索创新模式,有效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实现总量增长、质量提升和实力增强。
盘活资源深挖产业潜力
发展村集体经济,要善于放大优势资源。为做大做强乡村特色产业,西兴镇充分挖掘利用域内独特自然景观、民俗文化等资源,提高乡村旅游、文化体验等服务业发展水平。
在皇家山景区,凉风习习,游客们三五成群围坐纳凉,不远处,“翻山铰子”等非遗展演正在精彩上演。过去,皇家山村村民以种植业为生。而现在该村借助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文旅产业,精心打造了一批旅游项目,以此推动村集体增收、村民致富。截至目前,皇家山村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5万元。
“我们将积极推进皇家山村深化农文旅融合,改良果园、引进花卉,常态开展‘翻山铰子’展演,开展非遗传承与创新研学活动,目前招引业主先期投入50万元丰富消费业态。”皇家山村村党支部书记彭小艳介绍。
近年来,西兴镇抢抓政策机遇,坚持小而精、特而美,深入挖掘省农科院驻村帮扶、大户种养经验丰富、农旅产业基础扎实等优势,“一村一品”确定产业发展方向,不搞无中生有和同质化竞争。如支持白龙村种植高粱100亩,支持戏楼村养殖镇龙山瓦灰鸡5000羽,挤出20万元资金支持天官堂村借力7个生猪规模养殖场资源,发展腊肉熏制产业。“坚持不搞大铺盖、找准小切口,整合一切可以整合的资源、集成一切可以集成的能力,瞄准优势所在、做足特色文章,不断将人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西兴镇党委副书记郭松表示。
直播经济激活乘数效应
“咱们农民直播带货,不用开美颜滤镜,就用咱‘土了吧唧’的家乡话介绍农产品,越朴实越真实,老乡们越信任!”在西兴镇新落成的电商直播基地里,一名导师正在“短视频实战课”上耐心讲解。来自百万粉丝级孵化团队的专业人员,手把手指导着学员如何面对镜头、如何运营流量——七名从村干部和村民中遴选出的新晋主播,正在补光灯前一遍遍认真练习。
如何推动土特产走出地域局限、拓展市场空间,是西兴镇在发展村集体经济过程中需要重点攻克的关键问题。为此,西兴镇紧盯优质山货销路不畅的痛点,积极对接“涛子哥”“小强夫妇”等直播达人,开展“进村带货”助农行动。通过乡音乡土的真实表达,唤醒消费者“舌尖上的乡愁”,红豆腐、腊猪蹄、土鸡蛋等一批本地特色农产品逐渐走出大山。截至目前,已在六个村实现直播销售额18万余元,高效衔接产销两端,也让更多村民真切感受到数字经济带来的收益与发展机遇。
在这一过程中,八一村村文书吴文娟的成功转型,成为本土主播培育的典型代表。她所带领的“西兴向荣”账号在全县范围内积累了可观知名度。截至目前,这批新农人主播已发布助农短视频76条,其中一条关于森林防灭火的短视频更是获得超570万次点击。他们扎根乡村、代言家乡,正逐步成为打通农产品上行通道、激活乡村数字经济的生力军,为西兴镇的特色产业注入了持续而真实的“流量动能”。
“下一步,该镇还将持续深化‘电商+文旅+康养’融合发展,计划在镇中心地段设立农特产品推广中心,系统收集农户销售需求,强化线上推广与产销对接,真正让更多村民拿起新农具、耕耘‘云上沃土’,助推山货出圈、群众共富。”西兴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