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11日电 “有人晕倒了!”近日,德阳三中操场上一声惊呼划破午后的宁静。初二学生小豪(化名)在足球训练前突然倒地,面色青紫、呼吸骤停。危急关头,现场体育老师、教练展开了一场与死神赛跑的“教科书式”救援,成功把小豪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这惊心动魄的十分钟,正是德阳市红十字会深耕应急救护培训、守护校园安全最生动的注脚。
生死时速 校园救援“有底气”
回想起当天的情景,体育老师黄民杨仍心有余悸:“孩子没有任何征兆就倒下了,我第一反应就是心脏骤停。”他立即拨打120,疏散学生保持空气流通,和外聘教练刘松一起双膝跪地为小豪实施心肺复苏,两人默契轮换,一刻不停。体育老师李景煜迅速取来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精准贴附电极片,全程监测生命体征。十分钟后,小豪胸廓微微起伏,恢复了微弱的自主呼吸。救护车随即赶到,将小豪送往医院。
“我们都参加过红十字会组织的心肺复苏和AED专项培训,没想到这次真的用上了。”黄民杨说。这场成功救援,得益于学校常态化、制度化的应急救护培训。德阳市红十字会与德阳市教育局联合部署,计划自2025年起分年度推进全市中小学教职员工应急救护培训工作,目标到2027年底基本实现教职员工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培训全覆盖。截至目前,已有236所中小学率先开展教职员工救护培训,9120名教职员工成功取得红十字救护员证书,为筑牢校园急救“第一道防线”奠定了坚实基础。
“六进”织网 全民急救“有保障”
校园之外,红十字应急救护的触角正延伸至城乡每一个角落。近年来,德阳市红十字会联合卫健、教育等部门,以“关爱生命‘救’在身边”为主题,深入推进应急救护培训“六进”工程——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家庭,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民急救网络。
“十四五”以来,德阳全市举办救护员及普及培训班1384期,培训持证救护员4.65万人,普及培训群众34.6万人次;六个4A级景区全部建成红十字救护站、应急救护培训基地5个,累计投放AED达201台,“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
锚定新程 城市守护“有温度”
“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推进应急救护工作,为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贡献红十字力量。”德阳市红十字会负责人表示。
下一步,德阳市红十字会将以“五大工程”为抓手,持续深化应急救护工作。聚焦救护能力提升,推进应急救护培训与相关设施完善;优化生命健康安全体验载体,举办应急救护专项赛事并开展赈济救援演练;持续深化助医助学助困品牌项目,切实惠及广大群众。红十字人将用实际行动诠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初心使命,让“救”成为这座城市最温暖、最坚实的文明底色,为德阳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的人道力量。(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