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cdxw > 成都日报

成都已建成中试平台和概念验证中心40家
2024年03月15日 09:36 来源:成都日报 编辑:曹惠君
▲成都市中试服务联盟揭牌成立
▲成都市中试服务联盟揭牌成立

  平台建设

  成都已建成备案

  中试平台30家

  概念验证中心10家

  分布在13个区(市)县

  覆盖8个产业生态

  精准服务

  《成都市中试平台及概念验证中心服务能力手册》集纳了30家备案中试平台、10家概念验证中心的服务能力

  有需求的企业及机构还可登录“科创通”平台,线上获取相关中试平台服务

  中试,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产业,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3月14日,围绕“共话中试服务 助力成果转化”,成都市中试平台服务供需对接暨科技成果转化十大榜单发布会举行。

  作为活动的重头戏之一,成都市中试平台服务能力首次进行了现场发布,中试需求方及平台运营方也发布了需求,分享建设经验,实现精准对接。

  建平台

  已建成备案中试平台

  和概念验证中心40家

  中试平台是加快科技创新的助推器,是科研与市场的连接器,是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环节,成都已快马加鞭“跑”起来。

  “过去一年,成都建成备案中试平台和概念验证中心共40家,含中试平台30家、概念验证中心10家,分布在13个区(市)县,覆盖8个产业生态圈,对科技成果转化和助推产业建圈强链,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成都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成都将深化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一号工程”,聚焦重点产业建圈强链,加快中试能力全覆盖,从完善平台布局、提升中试能力、优化中试生态等方面入手,有力有效推动科技成果就近就地转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现场,还举行了授牌仪式,对首批30家中试平台、10家概念验证中心进行了授牌,对成都市中试服务联盟进行了揭牌。据介绍,成都市中试服务联盟将聚合中试服务平台、概念验证中心、产业方、高校院所、科技企业及创新平台等中试服务体系各方力量,构建功能齐全、开放共享、供给有效的产业中试服务新机制,形成产业联动、优势互补、信息畅通的产业中试服务能力。

  此外,活动上还发布了《成都市科技成果转化白皮书(2023)》,揭榜成都市2023年十大技术转移机构、2023年十佳技术经理人、2023年十大科技成果转化案例。

  强对接

  “科创通”可精准查看

  各平台服务能力

  活动上,阿斯利康成都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电子科大科技园(天府园)等产业园区代表也带着中试需求来到现场。

  作为连通高校和企业的“桥梁”,电子科大科技园(天府园)产业运营总监黄才丁带来了三种不同类型的中试需求:一是来自高校教师,高校科研成果转化需要完成概念验证及产业资源导入;二是校企合作需求,高校的教授解决到demo阶段后,需要借助中试平台实现下一步的中试及量产;三是来自企业方,希望通过本次活动与现场的中试平台进行合作,围绕细分领域建立专业性的中试平台。

  “事实上从去年开始,成都就围绕科技成果转化重磅发布了若干政策,一系列的政策‘大礼包’,使得成果转化全链条上的多方都有所受益。”黄才丁谈道,“对成果输出方而言,更有信心和决心将高校科研成果实现转化和落地;对产业方而言,能够实现转化接力,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促进成果转化;对服务方和平台方而言,更加有群体感和归属感,打通成果转化各个链条与环节,提升转化效率和成功率,这是一种共赢。”

  如何让更多有中试需求的科技企业及机构精准找到平台?成都市中试服务联盟现场进行成都市中试平台服务能力发布。据了解,《成都市中试平台及概念验证中心服务能力手册》集纳了30家备案中试平台、10家概念验证中心的服务能力,让有中试需求的相关企业及机构可以“按图索骥”,精准获得所需的中试服务。

  据介绍,有需求的企业及机构还可登录“科创通”平台,线上获取相关中试平台服务。

  谈经验

  中试平台持续赋能

  成都科创成果转化

  成都各领域中试平台的加快建设,为营造更好的城市中试生态增添了新动能。活动上,成都高新区、青白江区作为区(市)县的代表,蜂鸟智造智能硬件中试研发科技服务平台、现代中医药概念验证中心作为平台代表分享了各自的经验。

  比如,成都高新区已建、在建46个中试平台,聚集工程师1175人,服务成果转化项目756个,服务收入5.3亿元,助力中试项目获得融资超18亿元。再比如,青白江区已建成7个区级中试平台,3个入选市级首批中试平台,60余个中试项目实现在地熟化。

  去年,四川大学唐成康博士研发的呼吸式捕蚊机在成都大运会上“大显身手”,这背后离不开蜂鸟智造的助力。扎根中试服务领域多年,蜂鸟智造可以为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医疗器械等领域的智能硬件提供完善的中试服务,“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能够为技术团队提供包括检验检测平台、孵化场地、中试创投基金、产业资源、应用场景等在内的多样创新资源,能够多维度赋能智能硬件产品加快转化。仅去年一年,已助力50余个成果实现产业化。”蜂鸟智造(成都)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柏辉介绍道。

  蜂鸟智造也是成都市首批备案的中试平台之一。“今年,我们还将特别关注人工智能与智能硬件的融合方向,特别是帮助相关产品找到落地应用场景,推动成果加快转化,形成新质生产力。”

  概念验证也是加快成果转化的关键一环,它不同于简单的奇思妙想,而是长期研发实践中感性思维理性化的结果,项目验证包括技术科学性、市场价值和法律法规层面。

  那么备案对概念验证中心又有何意义呢?“中医药领域有投资大、研发时间长、风险高等痛点,小公司难以完成全流程。”成都中医药大学天府中医药创新港管委会副主任张定堃说道,备案后,学校概念验证中心不仅可承担前期项目概念验证工作,还能利用学校公共平台,为其提供成果转化全流程服务,帮助项目跨越科技成果转化难关,提高孵化成功率,促进更多中小型企业产品孵化成功。

  活动上,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微网优联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成都三塔科技有限公司还进行了现场签约。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黄雪松 文/图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