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cdxw > 中新网四川

成都市郫都区:构筑新就业群体“暖新生态圈”
2025年09月03日 14:30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3日电 近日,成都市郫都区红光街道总工会联合仁合社区举办“新力碰撞杯”台球友谊赛,进一步丰富新就业群体的文体生活,提升他们对社区的归属感。来自快递、外卖、网约车司机、货车司机等新业态行业的16名选手参加了本次比赛。经过4个小时的激烈角逐,冠、亚、季军分别揭晓,每个人都收获满满。“平时送单忙得脚不沾地,这次能和同行一起打球放松,还认识了不少朋友,特别开心!”外卖员王波说道。

比赛现场。向林玉供图

  新就业群体从业者的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长期缺乏体育和娱乐活动,正因为如此,他们更需要得到全社会的理解、包容和关心。本次台球赛的举办,便是一种全新的实践。“我们的初心是搭建台球运动平台,宣传劳逸结合的健康理念,让新就业群体从辛劳的工作中适当解放出来,自我放松、自我休闲,自我调节,缓解情绪,保持健康向上的正能量,从而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中。”郫都区红光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郫都区红光街道心系新就业群体,通过阵地共享、服务共融、治理共建“三向发力”,整合商户、物业、社会组织等资源,构建有温度、有实效的服务体系,让新就业群体更好融入城市治理共同体,为基层治理注入新动能,让新就业群体与城市发展“双向奔赴”。

  今年夏天,金仪社区崭新的“仪站·连心屋”大门敞开。走进驿站,休息座椅、饮水机、充电插口、便民药箱、阅读角一应俱全。更特别的是,这里叠加设立了“一站一中心”矛盾化解点。不仅解决了“歇脚”问题,更畅通了多方诉求反馈渠道,把问题解决在“家门口”。此外,社区创新采用“空间资源换服务”模式,联动爱心商家“德心膳”,每日为新就业群体免费提供50份爱心早餐,降低了周围骑手、快递员等的生活成本。

为新就业群体提供爱心早餐。向林玉供图

  高店社区在红光里商圈和龙城国际六期商业核心地段,建成鹃新小栈,驿站内配备空调、饮水机、微波炉、应急药箱等设施,为新就业群体找到了“路上的家”。同时,逐步将服务阵地向末梢延伸,联合树夏饮品、链家门店、民生银行等12个商家建立能量补给站,营造骑手友好街区。辖区小区全覆盖启用“暖新码”,解决骑手“进门难”问题,入口处增设楼栋分布图和指示牌,节省骑手送餐时间,提升骑手工作效率,构建起高店社区“15分钟暖新服务圈”。

  仁合社区辖区外来务工人员达到1500余人。社区为了让新就业群体有一个歇脚的“温暖小家”,便在原仁和村村委会办公地点打造了这间“鹃新小栈”,并配备座椅、雨伞、急救药箱,安装了饮水机、微波炉、充电插座和空调,还摆设了可供小憩阅读的图书等物品。仁合社区的“鹃新小栈”自夏天建成开放以来,已免费服务群众2000余人。

  三观社区以上置·雅宾利小区为“样板间”建设“骑手友好”社区,并在西郡英华一、二、三、四期,蓉树园、优派立方六个小区实现暖“新”场景改造,共计打造了2个暖新驿站示范点,配备应急药箱、共享充电、热水供应等6项基础服务,并设置10个快递外卖专属停车区,可供临时停车20分钟;发布16个暖“新”地图,便于外卖员快速准确送餐,减少送单超时率;增设16个“咕咚”补水站,帮助大家及时补给能量。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快递小哥、外卖员“进门难、沟通难”等症结,三观社区实施“物业暖新服务力提升计划”,开展“新就业群体”服务管理专题培训会,召集辖区各小区物业负责人,加强对新就业群体的关爱凝聚,畅通诉求渠道,创造更加良好的暖“新”氛围。同时联动物业公司、工会、社区合伙人、卫生院商户、医疗机构等共建单位资源,开放社区篮球场、足球场等公共空间,为新就业群体及工业港职工提供错峰使用权益。

  据悉,红光街道统筹构建“总站+微驿站+职工驿站”三级服务矩阵,已建成5个“鹃新小栈”,同时联合商家打造10余个微驿站,设置19个职工驿站,其中3个职工驿站24小时开放,确保全天“不打烊”。此外,红光街道还积极深化服务,打造友好“新”环境。依托驿站网络提供热餐、饮水等生活服务,链接辖区企业资源,开设篮球、书法、舞蹈、体能等16类公益课程。针对外卖骑手、环卫工人等高风险职业开展急救技能培训,提升其突发情况应对能力;举办10余场劳动保护法律宣传活动提升法律意识。在“冬送温暖”“夏送清凉”等活动中,为新就业群体发放慰问品、“关爱大礼包”,将关怀送到他们心坎上。

社区驿站。向林玉供图

  针对新就业群体活动性强、接触面广的职业特点,红光街道积极引导他们认领“政策宣传员、民情信息员、文明劝导员、安全巡查员”身份,有效延伸网格治理触角。创新推出“爱心工匠”孵化机制,深入挖掘外卖人员等从业者的特长技能,如维修、理发等,将其转化为社区治理资源。开展各类公益活动,促使“服务对象”转变为“治理伙伴”,形成“群体服务社区、社区反哺群体”的良性循环。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激活新兴领域中的党建力量,努力厚植新业态发展肥沃土壤,持续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服务保障和关心关爱。共同筑就城市治理的温暖港湾,让城市更有温度、更具活力。”郫都区红光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