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kjws > 中新网四川

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用好“国考”指挥棒 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
2024年01月20日 14:54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祝欢

  中新网四川新闻1月20日电 (余红梅  冯淑君)近日,2022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结果公布,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以总分687分的成绩跻身B+序列,创历史新佳。

  “此次国考提升2个序列,排名大幅上升376名,是全国2112家三级公立医院中上升最快的医院之一。”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聂海介绍,“国考”中,医院在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以及满意度方面全面取得佳绩,26项国家监测指标中有17项指标得分率超过90%,其中15项指标获得满分。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理人员与患者拉家常。 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供图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理人员与患者拉家常。 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供图

  一年一次的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被称为全国公立医院的“国考”,是检验和评价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成效的权威标尺,也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风向标和指挥棒。

  近年来,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牢牢把握“国考”指挥棒,抓重点、补短板;以党建引领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筑牢医疗质量“生命防线”;贴近服务群众,办好群众关心的“关键小事”,获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国考”成绩显著进步。

  以绩效考核指标为导向  推动“国考”弱项指标快速向好

  医院始终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针对员工多、思想状况复杂等现实问题,组织落实“第一议题”学习交流,开展全院职工思想政治学习教育,在思想动员中凝聚发展共识;把学习延伸至临床一线,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讲党课,组织院校联合教研培训、形势与政策教育,把理论学习与业务工作、绩效考核相结合,在持续学习中坚定发展信心,汇聚起推动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泌尿外科组织科室学习。 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供图
泌尿外科组织科室学习。 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供图

  医院始终以人民健康为使命,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以绩效考核指标为导向,系统性谋划、高规格推动,细化任务措施、明确部门职责,建立医院数据质控管理委员会,加强“国考”重要指标数据日常监控;针对“国考”指标制定争先进位行动方案,特别对弱项指标加大了奖惩力度,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投身发展,充分提升员工积极性;同时,深入复盘“国考”弱项指标的根源,从源头上制定持续改进方案,综合施策、多措并举,在日常工作中持续提高医疗质量、服务能力、运营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弱项指标持续快速向好,强化结果应用。

  “此次考核成绩进步较快,创下了历史新高,是院党委和全院职工共同努力的成果,也是医院制定的一系列改革举措的成效。”医院党委书记聂海说道,目前,医院正在加快新门急诊住院综合大楼的建设工作,改善医院硬件设施环境,同时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和培育,不断提升医护人员干事创业的激情,做到硬件和软件两手抓、两不误,加快推进医院三甲创建和高质量发展。

  提升医疗救治能力  实现技术与质量齐头并进

  2023年2月,医院党委书记、主任医师聂海率骨科团队、麻醉团队顺利实施一台堪称“天花板”级别的骨科手术,为一名同时患有腰椎间盘突出、椎体滑脱、腰椎占位、腰椎肿瘤和肋骨肿瘤的患者保住了“顶梁柱”,将患者从瘫痪的边缘拉回正常生活。“该手术难度极大,犹如骨科手术界的‘珠穆朗玛峰’。”医院党委书记、主任医师聂海说,一台手术需要同时完成三项任务,这对医疗团队是新挑战,该项手术对操作者要求较高,目前仅有华西、省院才能成熟开展,这是德阳地区首例自主开展。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正在做纤支镜。 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供图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正在做纤支镜。 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供图

  医院着力提升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能力。依托四川省人民医院专家技术力量,整合全院人员力量,推动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已建成国家胸痛中心(基层版)、卒中中心、创伤急救中心、德阳市内镜中心、德阳市高压氧质控中心等区域性专业中心,2023年成功创建2个市级医学重点专科,1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1个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近年来,门(急)诊接诊人次、出院人数、危重疑难病人占比、三四级手术占比、住院患者治愈好转率等均稳步增长,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由93.4%提升到95.06%,医疗质量管理指标逐年向好。

  开展医疗质量提升年行动。全院上下以创三甲促提升,建立医院评审评价、“三级甲等医院”创建常态化工作模式,对标对表统筹推进医院评审创建工作,为医疗工作提质增效奠定坚实基础;医院成立医疗质量督导专家组促进核心制度和质量安全目标的落实,组织开展业务学习小讲课、多学科讨论,新增单病MDT团队,建立完善的危重孕产妇转会诊和救治网络,借助四川省人民医院托管平台开展远程会诊,加强了医疗质量关键环节及终末质量管理、临床医疗技术管理,“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收获了165面锦旗、83封感谢信,也收获了“父老乡亲”的信任和鼓励。

  打造高效服务体系  提升群众就医满意度

  2023年4月,62岁的患者左女士在体检时发现左肺上长了两枚直径分别为0.9cm、0.6cm的磨玻璃结节,随后,胸心外科就主动联系到患者。一站式诊疗服务、居家式病房环境、温馨的术后延续护理打动了患者左女士,让她决定加入医院肺结节全程管理中心。经医院肺结节全程管理团队和客座教授李钢教授(来自四川省人民医院)共同评估后进行了手术治疗。“便捷的入院和检查,手术前专业团队的评估讲解,手术后时刻提醒吃药、复查,饮食与营养、伤口管理等康复指导,这种模式让我在就医过程中感到很安心。”左女士全程“享受”着医院全方位、全周期、高质量的服务和个性化管理。

  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是省人民医院胸外科专科联盟单位,2023年医院胸心外科联合体检中心、医学影像科共同打造了“一站式诊疗服务模式”的肺结节全程管理中心。胸心外科的肺结节全程管理创新模式,是近年来医院围绕打造高效医疗服务体系的一个亮点,也是医院借助省人民医院托管的力量,推动省级优质资源下沉的举措之一,极大地提升了群众就医满意度。

  神经外科、胃肠外科、泌尿外科等多科的省级专家也加入到医院的惠民门诊活动中,每月都到德阳来坐诊、手术、查房、疑难杂病会诊,惠民政策受到老百姓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同时,医院充分运用德阳市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平台,与各基层医疗机构成员单位积极探索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一体化的分级诊疗医疗服务模式。2023年分别接收151名来自集团医院和医联体单位的转诊患者,均通过“绿色通道”得到高效率、高质量的救治。同时386名处于恢复期或病情稳定期的患者也通过分级诊疗下转至基层医疗机构。(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