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25日电 (唐倩)9月25日,由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的2025年传统工艺工作站项目成都非遗传统工艺体验推广季——“青创未来”非遗教育浸润活动在成都中医药大学外语学院举行。活动由四川省老伙计科技有限公司、成都中医药大学外语学院共同承办,“杏林雅韵”中医药文化国际交流工作室、疏帘淡月汉服社协办,行业专家、讲座嘉宾、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及师生代表等100余人现场参与。

在主题讲座环节,成都市非遗保护中心陈朋朋以“成都记忆与文化根脉”为题,从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制作技艺等维度,系统介绍了成都非遗代表性项目。她结合个人传承经历,生动展现了非遗的当代价值与发展,现场学生反馈热烈,有同学表示:“原来身边的非遗背后有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次讲座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全新的认识。”
实践体验环节特邀“百城百艺--新繁棕编”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陈金蓉与“成都面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张龙贵现场指导,带领百余名学生亲手制作棕编与面人作品。学生在经纬交织与指尖捏塑中,切身感受传统手工艺的技艺精髓与匠心精神。一位参与棕编体验的学生表示:“一根棕榈叶竟能变幻出如此多样的造型,动手过程让人充满成就感。”
活动还集中展示了蜀锦、蜀绣、成都漆艺、成都银花丝、瓷胎竹编、道明竹编、彭州白瓷等20个非遗代表性项目200余件精品,涵盖生活日用与艺术创作等多个门类。通过精心策展,呈现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的多样可能,凸显其精湛工艺与创新潜力,进一步激发了青年群体对非遗传承与创新的兴趣。
压轴环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四川扬琴”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刘明辉带来经典扬琴曲目赏析,现场琴韵悠扬,为本次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本次“青创未来”活动有效搭建了非遗与高校之间的沟通桥梁,增强了青年学子对本土传统文化的认知与情感联结。作为“非遗融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具体实践,该活动还将于成都理工大学、西南民族大学、成都大学等高校持续推进,以多元形式拓宽非遗传播路径,为传统工艺的当代传承注入青春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