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2月13日电 (张娟 廖辉)近年来,绵竹市锚定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目标,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在夯实乡村振兴基石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经统计核定,绵竹市2023年前三季度一产增加值实现31.8亿元,增长4.6%,增速位列德阳第一。
高标准农田建设筑牢乡村振兴“耕”基
11月以来,位于孝德镇毫照村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挖掘机、推土机等大型机械来回穿梭进行路基作业,施工人员协同合作,忙着打点放线、平整土地。看着一块块零散的土地即将变成肥沃良田,村民们喜上眉梢。

毫照村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包括田形调整3400余亩;新建、整治排灌渠33千米,配套渠系建筑物651座;田间道路整治19.7千米,配套设施606处,整个项目建设工期为120天。毫照村党支部书记吴江介绍,以前是分散的小块田地,旋耕机、收割机等大型机械使用不方便,高标准农田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改善当地农田基础生产条件,破解农业发展资源瓶颈,促进小田变大田,还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回村发展,为乡村振兴、强村富农蓄能助跑。
在剑南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内,道路宽阔笔直,农田一望无际。田边随处可见小气候监测设备、排灌系统。阡陌交通、田地成方、旱能灌、涝能排、沟相通、渠相连,高标准农田建设在这里有了清晰的模样。
绵竹市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高级农艺师吕兴平介绍,结合中央提出的开展新一轮新增千亿斤粮食建设项目,绵竹以规模升级、品质升级、设施升级、产业升级为导向,通过集中连片推进“五网”配套和“三化”联动建设,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目前已建成园区高标准农田24500余亩,有效推动了全市粮食稳产增产,助推乡村振兴快速发展。
产业发展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产业兴旺是解锁乡村振兴的“关键密码”。今年以来,绵竹市各镇(街道)通过党建引领树品牌、抱团发展强产业、创收增效促发展,做足乡村振兴“成色”,绘出三产深度融合新画卷。
11月28日,川青铁路青白江东至镇江关段正式通车,结束了绵竹不通动车的历史。紧邻绵竹南站的孝德镇年俗村,也迎来了旅游发展的新机遇。

早饭过后,民宿“全秀拾光”的经营者张应全开始打扫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为游客营造舒适干净的入住环境。“我以前开出租车,搬迁住进年俗村后,我家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张应全说,他没想到能住进这么好的小别墅,过上了让城里人都羡慕的美好生活。乘着村里旅游发展的契机,他将家中闲置的四间房收拾出来做起了民宿,每年都能增加几万元的收入。
“如今越来越多的村民都享受到了旅游发展带来的福利。”年俗村党支部副书记雷振兰介绍,依托独具特色的村庄院落和良好的区位优势,村里整合资源开发了旅游、观光、住宿服务等24类经营项目,深入挖掘年俗、年趣、年味的文化内涵,打造一站式年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同时,由村集体做给村民看,到村集体带着村民干,成功探索“一干两支多元”的发展模式,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从0至100万元的重大突破。
村美民富产业兴。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绵竹的一个个小村庄正在经历华丽蜕变,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和美乡村“集群”正在加速形成,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与日俱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