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lyxw > 中新网四川

泸州纳溪:打造特色竹基地 村民增收添动力
2023年12月14日 11:38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12月14日电 (王超明 刘吉勇 梁隆宇)“今年雨水多,冬笋产量较高,预计年收入2万元左右。”12月13日,泸州市纳溪区白节镇来龙村三社的村民张礼明一边采挖冬笋一边说。

村民砍伐楠竹供应市场。纳溪区林业和竹业局供图
村民砍伐楠竹供应市场。纳溪区林业和竹业局供图

  进入大雪节气,冬日气息渐浓,走进冬笋重要产地泸州市纳溪区白节镇来龙村,一片片青翠欲滴的竹林映入眼帘,村民趁着难得的晴好天气抢挖冬笋。“目前市面上冬笋还不是很多,价格相对来说要高点,所以这段时间大家都抢着挖”。村民们纷纷表示。

  去年,国道546直达白节镇,打通了冬笋外销的道路。为了发展壮大林竹产业及林下养殖业,纳溪区林竹局将白节镇来龙村凤鸣庄现代竹产业基地申报为省级现代竹产业基地,指导来龙村成立竹笋专业合作社,分区域建立冬笋收购点,引导当地农户发展林下生态养殖,进一步增加村民收入。

  “王先容,给我准备6只土鸡,我等会来拿。”“好,我马上去给你逮。”12月12日,白节镇来龙村四组脱贫户王先容挂断电话后,立即和家人一起去楠竹林里捕捉土鸡。

  冬日的清晨,阳光正好,在王先容家的楠竹林里,三五成群的跑山鸡正在觅食,一缕缕阳光透过树林洒在鸡的身上,羽毛显得格外鲜亮。

  “我们家林下散养的土鸡吃的是玉米、稻谷,喝的是山泉水,肉质鲜美,每年出栏上千只,深受消费者欢迎。”王先容表示,他通过养鸡增加了收入,找回了致富的信心。

  “鸣庄现代竹产业基地占地3159.6亩,空气质量好,村民散养的土鸡不容易生病,不仅节省了养殖成本,鸡粪还增加了林地肥力,目前,该基地共有50余户村民在楠竹林下养殖生态鸡2.8万只。”纳溪区林业和竹业局产业股负责人郑义昶表示,来龙村通过林下发展林下种养循环,打造独具品牌的“山货经济”,独具特色的“竹笋之乡”,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增长,助推乡村振兴。

  凤鸣庄现代竹产业基地只是纳溪区大力发展现代竹产业基地的一个切片。目前,全区已建设现代竹产业基地6个,面积达13.3万亩,群众仅楠竹一项人均收入6240元,引进竹加工企业61家。

  “凤鸣庄现代竹产业基地获批为省级现代竹产业基地之后,旅游产业如何布局?楠竹产业和林下种养殖如何发展?”纳溪区林业和竹业局干部职工多次前往白节镇来龙村倾听群众呼声,收集意见建议,积极帮助基层产业发展出谋划策,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近年来,纳溪区坚持以“一根翠竹带动多个产业、一根翠竹撑起一方经济、一根翠竹致富全域百姓”的发展思路,以有效的举措推进全区竹产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实现竹业综合产值86亿元。在推动新型竹产业发展的道路上,着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