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lyxw > 中新网四川

壤塘:小香菇成为农牧民增收“新引擎”
2024年07月10日 11:49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10日电 (王术英 尕准)步入壤塘县宗科乡伊冬村的香菇种植基地,一座座香菇大棚依次排列,它将成为村民眼中的“聚宝棚”,不仅扮靓了乡村,更充实了百姓的钱袋子。

香菇大棚。壤塘县委宣传部供图
香菇大棚。壤塘县委宣传部供图

  在香菇种植大棚内,群众们正忙碌地放置菌袋,陆续上架的香菇袋,整齐有序地排列在香菇棚中,现场呈现出一片繁忙的景象。

  现场务工的壤塘县宗科乡伊冬村村民彭措说:“今天在处理菌袋,雇了十几个人,在这里搭建了三个大棚,占地520个平方。”

  据悉,青川九五生物科技公司历经两年的人工食用菌栽培探索,分别在壤塘县的宗科、蒲西、石里等乡镇成功培育出了高原错季花菇、木耳、赤松茸等食用菌。截至目前,该县食用菌种植面积已达20亩,产值超过100万元。

香菇大棚。壤塘县委宣传部供图
香菇大棚。壤塘县委宣传部供图

  近年来,宗科乡凭借独特的天然错季气候和丰富的生态资源,在结合外出考察成果以及试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开展食用菌试点示范种植项目,充分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稳步增加群众收入。

  “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壤塘县庭院食用菌种植示范户建设项目已全面展开。今天我们在宗科乡伊冬村,这里有三户示范户,整个建设面积约520个平方。经过今天放置菌袋,预计有12000多袋。通过市场分析,如果今年管理得当、气候适宜,预计我们的三个大棚能够产生效益,约为6万元左右。”壤塘县科农局负责人周凯介绍道。

  据了解,壤塘县吾伊乡壤古村还专门建设了菌种繁育中心,占地约29.5亩,主要培育品种包括:赤松茸、花菇、藏灵芝。同时,菌种繁育中心预计全年运行可提供固定、临时岗位30余个,每年培训本地技术型人才100人以上。

  近年来,壤塘县按照“建基地、办工厂、创园区、塑品牌”的思路,采取“政府主导、部门承担、国资牵头、示范引导、突出品牌”的方式,全力建设农副产品初加工园区,将以往分散、规模小、实力弱的农牧产业逐步向规模化、标准化的方向转变,不断延展农牧产业的发展链条,持续提升农牧产品的附加值,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