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lyxw > 中新网四川

广元昭化“紫云猕猴桃”产业发展喜人 倍受客商青睐
2024年08月28日 19:35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祝欢

  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28日电 (苗志勇 王菲菲 杨旭)28日,广元市昭化区“紫云猕猴桃”产业高质量发展暨招商引资会议在元坝镇紫云村举行。来自省市区的各级领导、业内专家、经销商及企业代表等齐聚昭化,共商合作、共话产业发展。

  签约仪式现场。苗志勇 摄
签约仪式现场。苗志勇 摄

  当天上午,与会人员先后走进紫云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有机猕猴桃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紫云猕猴桃”产地交易市场、广元市天垠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亲身感受“紫云猕猴桃”在标准化生产及产品精深加工等方面取得的喜人成绩。

  聚智借力探索推广避雨栽培技术攻克溃疡病防控难题;创新推出“1+5+N”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一订两保四分红”联农带农机制等成功经验;良种普及率达95%以上,绿色食品生产率达到100%;制成果脯、果酒、果汁等10多种精深加工产品,产品直供全国20多个大中型城市……

  八月未央,一张张满意答卷徐徐展开。果香四溢里,昭化与更多企业联手,续写令人期许的“秋天的故事”。

  会上,泸州老窖新酒业有限公司、普格绿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近10家企业与昭化区分2轮、4类进行了现场签约,签约项目涵盖猕猴桃蒸馏酒研发生产、科技示范园建设、老旧园区改造提升、有机肥生产推广、鲜果购销等多个领域,此举标志着昭化区猕猴桃产业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该区在“做优做强”高质量产业道路上将走得更加蹄疾步稳。

  会上还作了“紫云猕猴桃”系列产品品牌及新包装发布,并对2024年“猕猴桃产业发展先进单位”及“猕猴桃十佳种植能手”进行了表彰。

  昭化区“2024年猕猴桃十佳种植能手”颁奖仪式现场。苗志勇 摄
昭化区“2024年猕猴桃十佳种植能手”颁奖仪式现场。苗志勇 摄

  “我们打算依托昭化猕猴桃产品现有优势,把猕猴桃蒸馏酒进行更深一步提升,做成中式的白兰地,进一步提高产能、拓宽销量,给中国酒业带来新的增长力量。”泸州老窖新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罗云说。

  时间的书页次第掀开,发展的猕猴桃产业日新月异。

  昭化作为广元东部新城和秦巴山区农业大区,近年来,该区按照“优基地、提品质,育主体、创品牌,强科技、促融合”的思路,坚持全产业链推进、全价值链提升、全政策链扶持,持续推动“紫云猕猴桃”产业稳量增效、提质升级发展。

  蔓蔓青枝滴翠果,悠悠绿珠缀树梢。紫云村作为昭化区最早种植猕猴桃的地区之一,至今已有20多年规模种植历史,主要以红阳、金艳、徐香、翠香等品种为主,该村如今已是“全国一村一品”(猕猴桃)示范村。

  当下,猕猴桃正值成熟期,果园里,果农们有的忙着采摘、分拣、包装、装车,有的则直接在园区进行直播销售。除常规零售、经销商收购、体验式采摘等线下销售模式外,“紫云猕猴桃”还搭上了电商“快车”,利用新媒体进行直播带货,线上线下齐发力、好果不愁销,入眼处皆是令人“甜猕”的丰收景象。

  昭化“紫云猕猴桃”网上销售专场直播现场。苗志勇 摄
昭化“紫云猕猴桃”网上销售专场直播现场。苗志勇 摄

  如今,昭化以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建成“紫云猕猴桃”产业示范带7万余亩,因地制宜发展猕—豆、猕—药等高效立体复合种养5万余亩。昭化区入选国家级猕猴桃标准化示范区和四川省特色水果产业重点县,“紫云猕猴桃”先后斩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等多项重磅品牌荣誉,“紫云猕猴桃”产业已成为昭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带动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特色优势主导产业。

  “紫云村现种植猕猴桃1600余亩,2024年预计产量达1400余吨,综合产值约3000万元,每年帮助村集体经济创收70余万元。”元坝镇紫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冯开银坦言,该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绿色“聚宝盆”。

  追风赶月莫停留。该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搭建起互利共赢的合作平台,全面加强技术交流,深化项目协作,促进产销对接。

  “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现代农业‘三带两园一区’总体布局,聚焦聚力筑牢园区载体、做强种业‘芯片’、做靓公用品牌、做优服务支撑、做实联农带农‘五大重点’,持续擦亮‘紫云猕猴桃’‘王家贡米’等特色农产品金字招牌,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有力支撑。”昭化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张德学说。(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