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scxw > 四川日报

四川自贸试验区创新探索 跨洲际联运新机制入选“全国最佳”
2025年10月04日 09:56 来源:四川日报 编辑:曹惠君

  三大创新突破

  推动跨国运输由分段衔接向全程协同跃升

  有效构建多方协同的信息共享新机制

  在国际物流服务体系上实现重构创新

  成效显著

  东南亚至欧洲的全程运输时间最快缩短至15天

  “澜湄蓉欧快线”每40英尺集装箱可节约物流成本超1000美元

  创新的空铁联运模式综合降低企业成本约48%

  日前,商务部印发推广自贸试验区第六批“最佳实践案例”,四川自贸试验区成都青白江铁路港片区创新探索的“跨洲际亚蓉欧大通道国际联运新机制”成功入选,成为开放通道建设领域典型案例,也是四川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的最新样板。

  长期以来,东南亚至欧洲货物运输大多采用海运,全程运输时间较长,运抵欧洲内陆城市成本较高。该联运新机制以成都国际铁路港为核心枢纽,重点破解国际分段运输面临的规则壁垒、信息梗阻与单证碎片化等难题,实现三大关键领域的系统性创新突破。

  “改革前,跨洲际国际铁路联运由于环节多、运输规则不一等原因,班列衔接难以实现快换、快走。”四川自贸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提升跨国联运规则的协调性,一方面延伸中老铁路“澜湄快线”至成都,使老挝万象至成都的运输时间压缩至60小时左右;另一方面建立成都至波兰罗兹的全程时刻表机制,确保中欧班列在11天内抵达欧洲,并实现在12天内返程成都,有力推动跨国运输由分段衔接向全程协同跃升。

  针对跨境多段运输中信息隔离分散、协作效率不高的问题,四川自贸试验区协作搭建全程订舱综合服务信息平台。该平台整合打通海关、班列、场站等关键节点数据,实现200余项数据交互共享。此外,通过搭建集装箱循环使用决策系统,推动冷藏集装箱实现“全球调拨、海外还箱、循环利用”。这一系列举措有效构建多方协同的信息共享新机制。

  聚焦跨洲际多式联运单证体系改革突破,在国际物流服务体系上实现重构创新。过去,中欧、中老铁路分段运输,货主需分段对接,流程繁琐、单证复杂、时效不可控。此次由成都陆港运营公司作为试点运营企业,创新签发全国首张覆盖“东南亚—成都—欧洲”全链条的跨洲际提单,极大便利了企业运营。率先落地的中老班列“铁路物流+”定制化金融服务模式,以签发的联运单证作为物权凭证和交单单据,实现基于“见单付款”的贸易信用证结算,解决了陆上贸易融资的关键痛点。

  该联运新机制自运行以来成效显著:东南亚至欧洲的全程运输时间最快缩短至15天,较传统陆海联运提速65%以上;“澜湄蓉欧快线”每40英尺集装箱可节约物流成本超1000美元,创新的空铁联运模式综合降低企业成本约48%。

  目前,国家层面已累计推广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485项。其中,四川创新成果获商务部层面推广15项、获多部委联合推广66项。(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碧红)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