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6日电 “故地重游,心境却不一样,上一次是在死亡生命线上徘徊,这次是专程来感谢救治我的各位医护人员。”近日,廖华(化名)为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病中心)献上满怀感激之情的手写感谢信及一面锦旗。她在信中写下,“在你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医者仁心的情怀。”

突发脑动脉瘤破裂 高速公路上演生命“接力”
去年腊月二十五,距离春节还有五天,廖华突然感觉剧烈头痛,休息片刻后并没有缓解,家属立即将廖华送至当地医院。
在当地医院,医生诊断为“动脉瘤破裂广泛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积血”。医生告诉廖华,如果把动脉瘤比喻成一颗“不定时炸弹”,那么廖华脑袋中的这颗炸弹已经爆炸,随时会有生命危险,但当地救治条件有限,需要尽快转到大医院治疗。后来,家属决定去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病中心)。
但当地医院距离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有200公里,无法预估路途中出现的意外情况,且当地医院没有专业的救治经验。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科室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向医务部汇报,医务部紧急通知急诊医学科派出120救护车、神经内科(脑血管病中心)主治医师何永跃和转运护士去往当地接廖华,而当地医院也派出救护车护送廖华,这场双向奔赴的救治在高速上进行会师。
“在看到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救护车那一刻,如同抓到救命稻草,悬着的心也得到了一点松懈。”廖华回忆那一天时说道。
接好生命“接力棒” 4小时手术转危为安
将廖华及家属成功转运到救护车上,护士立即安置心电监护仪检测生命体征,何永跃对廖华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查体,采取控制血压、安抚情绪等维持转运过程中生命体征平稳,防止动脉瘤再次破裂,并及时向科室汇报患者病情变化。
科室在接到通知后,立即将该情况汇报医务部,开通绿色救治通道,通知急诊医学科、放射科、介入诊疗科等相关科室做好接待患者准备,并电话联系住院部准备病床,备好抢救药品,随时做好患者入住抢救准备。
到达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后,为明确诊断,立即为廖华安排行脑血管造影术,果然不出所料,廖华目前已经发生左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持续出血,已经出现脑积水,如果不加以控制将会加大脑出血的程度,使病情恶化,随时有可能发生生命危险。

科室随后立即分析病情,组织全科讨论,制定周密的手术方案和术中可能出现并发症及应对措施,迅速完善术前准备。排除手术禁忌后,神经内科(脑血管病中心)主任彭汤明带领团队为廖华在全麻下进行经导管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经皮颅内动脉支架置入术。历时四个小时苦战,手术顺利完成,安全返回病房,廖华终于转危为安。
住院一段时间后,经过神经内科(脑血管病中心)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廖华术后恢复良好,没有任何功能障碍,复查CT也没有再次出血情况,安心办理了出院。
出院后故地重游 只为再看一眼救命恩人
这一事件很快在成都市五医院诸多抢救事例中被遗忘。但令科室没想到的是,近日,廖华再次找到神经内科,拿出一封满怀感激之情的手写感谢信以及一面锦旗,眼含热泪地说,“感谢医院紧急派车来接我,感谢全体医护人员对我的关心与照顾。”
彭汤明介绍,脑动脉瘤破之前,几乎没有任何征兆,而一旦破裂在短时间内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甚至脑内大出血,导致脑部缺血缺氧,以及导致颅内高压,患者在短时间内可能因此死亡。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人群,建议定期进行脑血管的影像学检查,以便能够在动脉瘤破裂出血前发现病变并给予恰当的治疗。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病中心)是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卒中地图医院、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卫健委神经介入建设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神经病学教研室。每年收治脑血管疾病患者4000余例,拥有 DSA、杂交手术室等设备,具有丰富的脑血管疾病介入救治经验及神经介入专业化团队,着力为区域脑血管疾病患者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精准的专业诊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