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shms > 中新网四川

成都第三医院胡玲:“肝”愿为了他的“重生”
2024年08月16日 14:53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16日电 (吴平华 胡玲)市民谢军军(化名)是一位42岁的中年患者,四年来因肝硬化并发症消化道出血及腹腔积液、黄疸等症状当地医院多次治疗,病情反复加重。后被辗转来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消化科二病区住院治疗,入院时全身皮肤巩膜重度黄染达1个月,病情危急。

  首次获救

  根据入院指标进行标准评估,谢军军已经进入到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慢加急性肝衰竭期,也就是俗称的“肝硬化晚期”,3个月的预期死亡率20%。传统的保肝治疗已经不能逆转期肝功能恶化趋势,消化内科团队采取了升阶梯治疗——在肝硬化的综合内科治疗基础上即刻开展人工肝(肝脏血液净化技术,可以有效的帮助临床医生遏制肝衰竭、高胆红素血症等疾病进展,为终末期肝病在肝移植术前等待肝源或肝移植术后出现排异反应等情况争取更多的生存时间)治疗。

  经过多次人工肝治疗,20余天后,患者指标逐步稳定,3个月的预期死亡率降至6%后出院。肝硬化病人需要长期规律的门诊管理及用药跟踪,特别是终末期,遗憾的是病人出院后未再就诊。

  再次获救

  同年11月,这位病人因黄疸再次加重入院。此刻的入院指标评估,3个月的预期死亡率高达52%,而且指标较上次住院恶化更快。

  综合内科联合人工肝的治疗已经不能有效降低其死亡风险,消化内科团队再次进行升阶梯这里,果断协助病人完成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COTRS)登记,进行肝移植手术排位。

  虽然排位成功,但肝移植手术最大的难点在于是否有匹配的肝源。“不管机会如何,这么年轻的生命”医生说:“我们不能放弃,为了等到这未知的一刻,专科治疗仍然不能放松,定期开展人工肝的治疗,降低病人胆红素水平及清除内源性毒素。”

  持续守护

  在等待肝源期间,病人陆续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肝性脑病、自发性腹膜炎等肝硬化并发症。当病人陷入意识昏迷、家属一度绝望打算放弃的时候,医生仍然努力为病人争取生的希望,告诉家属:“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时候,我们再努力一下。”病人醒了,病人挺过来了。待病人苏醒后,医生又相继为病人进行了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和腹腔引流术等治疗。

  谢军军指标再次稳定后门诊口服药维持等待肝源,幸运的是,在出院后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匹配到了合适的肝源,顺利完成手术。目前,谢军军康复良好。

  医生提醒:大部分肝病属于慢性肝病,需要长期甚至终身的监测、随访及跟踪。特别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治疗会根据病情进行升阶梯治疗,及时发现各种并发症的苗头,阻断其继续进展。一旦进入肝衰竭期,治疗获益是远低于早中期。(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