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shms > 中新网四川

成都青羊:跨越700公里揽人才 千余学生排队投简历
2024年09月29日 21:02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祝欢

  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29日电 (吴平华 张静)近日,一场跨越700多公里的“引才专列”驶进有“国防七子”称号的西北工业大学。当天上午9点,“航空新城走进知名院校高端人才汇聚航空新城”专场招聘会如约举行,来自成都市青羊区航空新城的30余家重点企业“组团”赴现场揽才,共提供300余个优质岗位,需求以硕博人才为主,1000余人向意向单位投递简历。

  同学们争相投简历。张静 摄
同学们争相投简历。张静 摄

  招聘会现场,来自青羊区航空新城高新技术领域的头部企业,提供了AI大模型研发工程师、软件开发工程师、算法工程师以及涉及力学、动力学、电气、机械等300余个高质量岗位,最高年薪达40万元。这些岗位不仅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也为企业吸纳优秀人才、增强核心竞争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岗位需求多,也带动了高校毕业生的求职热情。不少毕业生们携带精心准备的简历,在各大企业招聘摊位前排起了长队。他们积极与招聘人员面对面交流,深入了解企业文化、岗位需求及发展前景,寻找合适的用人单位及岗位投递简历。

  “在这次招聘会上,我看到了很多知名单位,提供了很多优质的岗位,给出的薪酬、发展空间、工作环境,都非常具有吸引力。”来自河南的赵迪是一名学机械的研究生,她说,在现场招聘前,她就通过线上发布了解了此次参会企业和招聘岗位,并根据自身专业和要求,筛选出意向企业。“我很喜欢成都这个城市,为了此次招聘会,也根据不同意向企业特点做了针对性的准备,就看企业能不能给我这个机会。”

  飞机设计专业的研究生黄友鹏,则希望能通过此次招聘会回到家乡成都就业。现场,黄友鹏共面试了三家企业,而他最想应聘的企业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成都凯迪飞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特意留意了青羊区航空新城的专场招聘,因为与我的专业对口,离家也近,就是竞争有点激烈,不知道能不能愿望成真。”

  与一般招聘会不同的是,此次高校招聘会参与企业都准备了专门针对西北工业大学高校应届人才的岗位。

  “我们这一次主要瞄准的是西工大的头部专业人才,比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中航成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人力资源部副部长邝文博说,政府“组团”招聘,让高校学子更放心、觉得更可靠。虽然线上也发布了招聘信息,但线下招聘会能更好地拓展招聘渠道,面对面交流,企业能更加精准对标,找到合适的求职者,求职者也能更加明确企业对人才的培养、待遇、保障等信息,明确求职方向。

  “此次招聘会对标航空新城重点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用人缺口问题,力求精准匹配。”青羊区工业创新设计功能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招聘会前期,管委会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走访、电话等形式对企业用人需求进行精准摸查,并邀请具有高需求的园区企业参加招聘会。同时,根据企业需求,对照目标高校院系专业设置,精准向对口高校发出通知邀请,引导毕业生现场参会,通过“点对点”服务,为企业和毕业生搭建良好对接平台。“在结合企业需求,并充分考虑西北工业大学专业优势和学生就业意向的基础上,同时聚焦青羊科技创新布局、航空产业集群体系等重点领域,最终有了这一次进高校‘组团’招聘。”

  近年来,青羊区重点聚焦区内企业人才需求,通过党建引领、建强招引机制、做实人才招引、做优人才保障等机制,多措并举构建引才、留才“生态圈”,取得了不错成效。

  获评首批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获评第四批“四川省高端人才产业园”;推动611所王海峰院士飞行器数字敏捷设计全国重点实验室、北航王自力院士可靠性系统工程项目落地;与电子科大、四川大学等3所“双一流”高校达成合作并共建实践基地,培育3400余名专业技术人才;联动重点企业累计开展科研合作35余项,落地重大成果转化项目5个;协助40余家企业申报省、市、区重点人才项目;高标准建成人才公寓2508套……

  下一步,青羊区将探索更具活力的引才用才机制、完善更有成效的育才强才模式、打造更加优质的人才服务生态,持续招引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产业细分领域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制定科技创新、科技金融、产业培育等支持政策,推动以顶尖人才团队为核心的新型研发机构落地青羊,持续打响全省人才工作先行示范区品牌。(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