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shms > 中新网四川

宜宾孟欢:让宜宾故事“破圈生长”
2025年05月27日 21:24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5月27日电 (吴平华 张梦露 曹洋)26日一大早,孟欢正坐在家里的办公桌前快速敲击键盘,专注地修改着视频文案,电脑旁堆放着厚厚一摞手写笔记,有她为几天后的一场寿宴主持准备的“宝典”,也有她新视频的策划脚本。

工作中的孟欢。孟欢

  这位29岁的宜宾姑娘,是宜宾的网络代表人士,也是一名自媒体达人。几年前,她手持话筒,在婚宴现场传递祝福;如今,她拿起手机,用镜头捕捉城市烟火、讲述家乡故事。

  跨界追梦婚礼司仪变身“宜宾发现官”

  孟欢是宜宾市翠屏区人,兰州城市大学播音主持专业毕业后,她选择在青海攻读法律硕士,2021年带着双学位回到家乡,成为了一名婚礼主持人。

  “当时选择跨度确实大,但干婚礼主持的‘种子’,在我自己结婚时就埋下了,动人的瞬间和情感,需要专业表达来传递,好的文化传播更是如此。”孟欢坦言。

  由于婚礼行业太卷、单量减少等问题,几年来,孟欢不断寻找工作中的突破口。经过深思熟虑,2024年4月,她决定在继续做婚礼主持人的同时,开启自媒体博主的新身份。

  “宜宾有太多美好的事物值得被大家看见,我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宜宾的文化底蕴和城市风貌。”孟欢说。

  转型之路并不平坦。刚起步时,播放量低迷、文案策划速度跟不上、缺乏网感等一系列难题接踵而至,但孟欢并没有退缩,凭借不断学习、积累和实践,渐渐地,她摸到了自媒体的“门道”,账号也步入正轨。

  孟欢的镜头,首先聚焦在宜宾城区的十座桥上。岷江大桥、金沙江铁路大桥、南门大桥、中坝大桥……她娓娓道来:“城市是有生命的,而桥就是它的骨骼,希望以桥梁为切口,让大家了解宜宾的城市规划和发展。”这条介绍宜宾桥的视频,播放量一路冲到了600万,评论区里,外地网友纷纷留言想来宜宾旅游,孟欢备受鼓舞。

  足迹遍布七县三区用镜头记录家乡精彩

  一年来,孟欢的足迹踏遍宜宾七县三区,她的视频内容从十座桥梁拓展到宜宾的美食美景、鲜为人知的乡镇故事,以及尘封的历史文化记忆。

  今年2月,她在珙县利民村主持寿宴时,村支书的一席话触动了她:“村里很多人一辈子都没出过县,外面的世界对我们来说很遥远,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这里。”了解村里情况后,孟欢迅速撰写脚本、拍摄视频,视频开头她说:“我从来不希望一个地方,仅仅因为缺少网络曝光而被大家忽视……”

  视频发布后,引发了网友关注和转发,利民村渐渐走进了大众视野,也让孟欢开始思考如何通过镜头更真实、更立体地展现乡村的面貌与情感,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风光展示。

  类似的温暖故事还有很多。有一次,孟欢到屏山县书楼镇拍视频时,本想捕捉当地的风土人情,没想到偶遇了一位在路边卖包谷粑的老人,老人朴实的话语、热气腾腾的包谷粑,都被孟欢的镜头记录下来。这段充满烟火气的视频发布后,播放量破80万,后台被网友们想购买包谷粑的留言“刷屏”,让孟欢既惊喜又感动。

  借助统一战线力量让宜宾故事被更多人熟知

  去年,孟欢还加入了宜宾市网络人士代表联谊会(简称“宜宾网联会”),从一名自媒体博主,成为了宜宾统一战线工作参与者。

  刚加入宜宾网联会时,对于统战工作的具体内容,孟欢也曾感到困惑,直到一场工作总结会上,那句“要把所有力量都团结起来,让宜宾发展得更好,让更多外地人了解宜宾”深深触动了她。

  孟欢意识到,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大家只有像“石榴籽”一样紧密相依,借助统一战线的力量,才能走得更远、更稳。

  加入宜宾网联会后,孟欢参与了“向往的宜宾”、“宜台自媒体联合采风”、“网络人士关注渝昆高铁开通”等系列网络主题采风活动,内容涵盖城市主题宣传、乡村振兴、统战文化推广等,她还作为宜宾网络代表赴浙江大学学习。

  每一次深入基层、每一次交流学习,都让她对如何更好地宣传家乡有了更深的体会,也让她与宜宾统一战线事业紧密相连。“有时候拍视频难免遇到困难,宜宾市委统战部知道后,总会尽力协调资源,帮我解决。”孟欢说。

  如今,孟欢的自媒体账号发布了400多条视频,全网粉丝突破20万,累计播放量更是破亿级大关。在讲述家乡故事的道路上,她的步履越来越稳健。

  “今年上半年,我拍了宜宾‘古八景’、美食美景、老街记忆,还有上江北新街开发的故事……”谈及未来,孟欢说,宜宾的非遗内容非常丰富,她正在筹备一系列非遗主题的Vlog,想用更生活化的方式,记录宜宾非遗故事,让更多人听到、看到、感受到宜宾的精彩。(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