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shouye > 中新网四川

巴中平昌人工智能赋能教育 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
2024年12月18日 16:31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12月18日电 (张书浩)近日,巴中市平昌县白衣学区中小学教师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技能大比武”活动复赛在白衣小学举行,10名从各学校脱颖而出的教师齐聚一堂,展示如何巧妙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助力教学工作。

  这是平昌县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积极探索“智能+教研”路径的生动样板。此前,平昌县第二小学、信义小学、得胜小学等多所学校已成功举办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技能大比武”活动。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成为了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那么,在教育领域到底有哪些优势呢?“人工智能的出现,使得精准备课、差异教学、个性辅导以及全景记录等教学环节成为触手可及的现实。”平昌县第二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师罗欢表示,智能研修平台所具备的数据采集与分析功能,像一位睿智的教学参谋,帮助教师根据自身的授课画像以及学生的学习画像,对教学策略进行有的放矢的优化调整。

  有着同样感受的还有平昌县得胜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师杨黎明。他经常运用人工智能生成AI演示动画,比如火车过隧道、道路两旁植树、追及问题等,帮助学生快速理解题意,从而解决问题。

  “最重要的是可以实现个性化教学,打破‘一刀切’的束缚。”杨黎明介绍,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以前很难了解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运用AI技术后,形成错题集,对作业质量进行分析后,可以有针对性地为每一位同学生成练习题,巩固加强相关知识点。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除了能够提供个性化、差异化教学外,还能帮助教师减轻教学工作量。“利用豆包的‘润色校对’功能,豆包会根据学生的作文在语言、结构、表达方式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平昌县信义小学副校长郑志表示,这大大提高了批改效率,减轻了教师繁重的教学工作,还让学生接受智能一对一辅导,提升习作水平。

  据了解,引入人工智能工具后,学生的课堂回应更加热烈积极。智能交互环节充分点燃了同学们的学习热忱,小组协作更为井然有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自主学习能力显著增强,对知识的领悟与把握也更为深刻透彻。

  如何让人工智能更好地赋能教育?“这要求我们更娴熟地操作智能教学平台,掌握课程架构、作业规划与批改等多元功能的技能。”平昌县第二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师张为介绍,只有深度解读数据分析结论,灵活调整教学策略,才能持续优化教学成效。

  为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平昌县印发《关于开展智能精准教研暨参加“巴中云教联盟”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央馆智能研修平台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等配套文件8份,形成制度体系。安排专项资金91万元,用于建设央馆智能研修平台应用基础环境,建成15间专用教室。将试点校的分管副校长、教导主任、信息中心主任、学科骨干教师等4类群体作为重点培养对象,打造专业队伍。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广央馆智能研修平台应用,大力推进教师培训、教学咨询、教学改革、质量评价等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切实增强‘互联网+教学’‘互联网+教研’职能,积极推动‘以智助教、以智助研、以智助学’,加快推进平昌教育数字化转型。”平昌县教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