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shouye > 中新网四川

呼吸心跳骤停危险 医生成功搭建“救命桥梁”
2025年03月12日 13:24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近日,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ECMO(体外膜肺氧合)团队与多学科协作,再次成功应用ECPR(体外心肺复苏)成功抢救一名61岁突发意识障碍、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患者特意送来锦旗感谢医院医护人员。

患者获救后送锦旗感谢医院医护人员。谢轲 摄

  紧急搭建“生命桥梁”

  2月7日清晨,61岁的张先生(化名)在家中突然出现意识障碍,随后无脉搏及自主呼吸。家属发现后立即给予心肺复苏,同时拨打急救电话。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在接诊后直接启动绿色通道予以快速抢救,重症医学科ECMO团队同步到位做好抢救准备。

紧急施救。谢轲 摄

  急诊科团队为张先生迅速实施心肺复苏术(CPR),但这一方式未能帮助患者恢复自主循环。急诊科、重症医学科ECMO团队迅速评估病情,判断患者需要接受“体外心肺复苏术”(ECPR)。

  在和患者家属完成沟通后,多学科团队立即开展抢救治疗。在超声引导下,ECMO团队准确为张先生完成定位、穿刺、置管,并迅速启动对应治疗支持。

  在医护团队的全力抢救下,张先生的循环和氧合等情况逐渐稳定。在ECMO支持下及时完成了相关检查,同时为后续治疗赢得了宝贵时间。

  全力守护“生命希望”

  ECMO运行期间,重症医学科团队24小时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经过多学科团队的共同努力,患者的心肺功能、意识逐渐恢复,四天后成功撤除ECMO,现已转入专科继续后续康复治疗。

  体外心肺复苏术(ECPR)是指在病因可逆的前提下,对已使用传统心肺复苏不能恢复自主心律或反复心脏骤停而不能维持自主心律的患者,快速实施体外膜肺氧合(ECMO),提供循环及氧合支持的方法。

  重症医学科ECMO团队自成立以来,已成功救治多例急危重症患者。下一步,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还将持续强化能力提升和多学科协作,为更多患者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吴平华 谢轲 曾薇 供稿)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