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shouye > 中新网四川

冉宇:评大型新编历史川剧《梦回东坡》
2025年03月28日 12:33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诗意时空,以情凝神——评大型新编历史川剧《梦回东坡》

  《梦回东坡》为四川省川剧院重点创排剧目,以一种散文诗化的表达和表现手法,向观众展示了苏东坡的一生。因为苏东坡一生跌宕起伏,如何用戏剧化的手段在短短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内诠释此生,亦是考验编剧和导演的地方。《梦回东坡》以一场梦境回溯,巧妙地链接了不同时空,并在第一场就交代了苏轼一生中的重点事件。做到了多时空,多线并行,时空交错,凝结的情感盘旋上升。

  一、时空穿插的对话

  第一场一个头戴绵竹年画的小朋友和老年回归梦境的苏东坡在舞台的场域时空内碰面,但他们并未对话,没有交集。这其实是儿时苏东坡和老年苏东坡的时空交流,儿时无忧无虑父母陪伴的快乐和老年回首多种情感交织的惆怅,开启了故事的序幕。在最后一场戏,这位戴着头套的小朋友再次出场,这时两者之间有了对话和交集。“二十九郎,你妈喊你回家吃饭了。”老年苏东坡答道“来也,来也。”这点睛之笔首尾呼应,看似回归到原点,对笔者来讲情感达到最大化的升华。因为能让人最终回归放松,梦醒回归的仍是家人那归家的声音。这官场沉浮的一生,被贬黄州,乌台诗案等等最终都回归到苏东坡真正的浪漫主义色彩中,这归家的乡音也唤起每位观众心底的情感涟漪。

  二、散文化的故事序列

  以年老的苏东坡在常州的一个风雨之夜,梦中追溯自己一生开篇。通过惠州造桥、黄州悟道、修建雪堂、壮赋赤壁、儋州化民以及和王闰之的爱情故事等关键节点的选取,该剧巧妙地构建了一个个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小故事,并且不以时间的序列编排,不以情感的浓度杂糅。加入了很多诙谐幽默的四川话,让观众在悲喜交织中,感受到了苏东坡的乐观、豁达、幽默。每个独立成章的小故事共同构成了苏东坡一生的完整画卷。这种结构不仅使得剧情更加灵活多变,也能让观众嵌入自己的思考,把自己的情感和观感融入川剧中,亦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苏东坡的内心世界和人生哲学,形散而情不散。深层次地让观众体验感受苏东坡的浪漫情怀,而并非只是单纯的感官欣赏。

  三、传统美学与诗意空间的表达

  《梦回东坡》舞台布景简洁而富有诗意,既符合戏曲的传统美学,又能够巧妙地营造出不同的场景氛围。传统戏曲不像话剧依靠布景传递时空概念,在《梦回东坡》中,“黄州失妻”这场戏,女演员仅通过步态及身体姿势的调整就让观众清晰认识到阴阳两界的变化。音乐配合上,古韵古香中透着旷达的悠扬和婉转,为整部剧增添了浓厚的艺术氛围。同样还有一部四川省曲艺研究院的曲艺剧《万里归来仍少年》也是讲苏东坡的生平故事,采用了顺序叙事的模式,以回忆祖父的外时空线拉出内时空线。《梦》的叙事并未以时间线为依据,而是以苏东坡内心的感悟,情感浓度的变化用散文诗的形式拼接组合。网上很多网友的评价也表达出对场次顺序变化的探讨意见。戏剧戏曲评论本就是百花齐放,每个评论个体和观众的出发点都各不相同。从笔者个人角度,要描述和传达苏东坡的浪漫主义情怀和其豁达的人生观,从一种内心的感悟出发,以事件的累积和人生的厚度重新审视其浪漫未尝不可,且弥足珍贵。在第七场戏苏东坡在与其父母的对话中,苏东坡直言,我曾害怕,曾迷茫,并非父母口中的从容淡定、铁骨铮铮、横眉冷对……这是苏轼剧中的台词“他们打掉了我的傲慢,让我更接地气,他们打掉了我的我执,让我的眼界更宽阔,是他们,让我从苏子瞻变成了苏东坡啊!”在无序故事的组合下,我们才慢慢走进苏东坡,他也在害怕迷惘中最终了解豁达的可贵,从苏子瞻到苏东坡,最终和观众一起完成浪漫主义情怀。

  四、地域文化的表达

  导演查丽芳说:“苏东坡是四川人,川剧是四川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用川剧演绎苏东坡称得上是‘原汁原味’。”该剧的川剧特质,不仅体现在“打、帮、唱”的传统性上,更体现在泼辣诙谐,生动有力的幽默台词及风味独特的音韵咬字上。苏东坡夫人王闰之作为眉山人,在夜游赤壁一节中,将川话的生动传神表现得淋漓尽致。“天擦黑擦黑的时候”“嘶声哇气地唱歌”“衣裳裤儿打得来焦湿”“到处麻麻杂杂黑咕隆咚”……以及口语中自然嵌入的“哦豁”“撇脱”“起串串儿”等正宗四川方言,让全剧充满本土文化的亲切与自豪。在四位好友以为苏东坡已经病逝的那场戏中,四位好友既悲痛又把川人骨子里的乐观融入其中,把一起启程去“打丧火”的桥段表现得淋漓尽致。

  《梦回东坡》是一部集艺术性、思想性和观赏性于一体的优秀川剧作品。它不仅展现了苏东坡一生的传奇经历,更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对于川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来说,《梦回东坡》无疑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和探索。在新媒体语境之下《梦回东坡》也在突破,首先从演员层面上,有三位00后青年川剧演员,在保持川剧原本特性基础上也加入了很多新的诙谐幽默的语言。另外,从戏剧结构上,也打破顺序叙述的结构,把重点事件放在前端,板块故事拼接串联。《梦回东坡》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戏曲在当代语境下的无限可能,也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类似的作品涌现,让川剧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作者系四川大学锦江学院副教授冉宇)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