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shouye > 中新网四川

“五一”畅游宜宾叙州:解锁新玩法 乐享好时光
2025年04月30日 13:21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4月30日电(吴平华)随着“五一”假期临近,宜宾市叙州区以“川南文旅新地标”之姿,推出四条精品旅游线路、十大网红打卡地及系列文旅活动,以及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文旅活动,为游客们呈上一场集自然风光、历史人文与潮流体验于一体的春日文旅盛宴。无论你是钟情于历史文化的研究者、追求时尚潮流的都市达人,还是温馨相伴的亲子家庭、热衷户外探险的勇者,都能在叙州找到属于自己的心灵栖息地。

叙州城市一景。叙州区委宣传部 供图

  四大主题线路 开启多维奇妙之旅

  跨省游:川滇边界·山水人文之旅(马湖府古城——邵女坪国际旅游度假区——向家坝高峡平湖——横江古镇)

彩山景区。叙州区委宣传部 供图

  从叙州出发,串联川滇两省精华。马湖府古城位于宜宾屏山,这座“迁移重生”的明代古城,每一砖瓦都承载着向家坝水电站蓄水前的抢救记忆,是四川最大规模地面文物迁移保护工程。

  邵女坪国际旅游度假区位于云南省最北端,被誉为“云南小三亚”,温泉私汤、江边露营、国潮街区与滇川美食交融,尽享湖光山色。

宜宾东楼。叙州区委宣传部 供图

  向家坝高峡平湖两岸群峰错落、云雾缭绕、风光秀丽,乘船览两岸群峰叠翠,串联少峨山郊野公园、万花谷等景点,如入水墨画卷。

  横江古镇地处川、滇结合部,素有川滇咽喉之美誉,7街10巷保留明代肌理,肖公馆、朱家民居等32处院落静诉川滇咽喉的繁华往昔,是一座保存完整、体系完备的中国古镇。

  城市游:潮玩宜宾·都市漫游(长江音悦街——央视秋晚打卡地——宜宾东楼——宜宾艺云数字艺术中心——高铁南片区E·PARK)

  长江音悦街结合长江主题及川南文化特色,打造了一个集文化体验、科技时尚、餐饮休闲等板块于一体的综合性商业街区。

  央视秋晚录制地,2023年央视秋晚主舞台就位于此,展示了宜宾的水域特色和现代城市风貌。

  宜宾东楼是宜宾城区东大门的标志性建筑,整体装修古朴典雅,采用仿唐建筑风格,登唐代风格楼阁,俯瞰三江汇流,感怀杜甫笔下“重碧拈春酒”的诗意。

  艺云数字艺术中心是集艺术交流、科技体验、文化传承、科普教育于一体的宜宾数字文旅新地标,《漫无边界——航天科技沉浸艺术展》《丛林探秘·重返侏罗纪——VR大空间沉浸剧场》,为游客打造沉浸式艺术奇旅。

  E·park宜公园不仅是一个可逛、可玩、可聚的商业场域,更是一个邂逅灵感、慢享生活的体验场。目前,正在持续举办树下音乐会、周末市集、公园下午茶等人气活动,形成全时段活力消费场景。

  近郊游:森氧野趣·桃源山居(镜湖桃源——七星山通识森林——七星营地——十里民宿)

  镜湖桃源位于七星山,是以桃花为主题的生态农业观光区。春季数千株桃花盛开,形成“十里桃林”景观,上千亩桃林如霞似锦。

  七星山通识森林是宜宾人自己的“绿野仙踪”,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于安徒生的童话世界,让孩子在玩乐中启蒙。

  七星营地是集儿童职业体验、亲子游玩、休闲露营、团队活动、研学教育、轻奢美食为一体的综合营地,是亲子家庭度假的理想选择。

  十里民宿是一家以绣球花海为主题的园林式山居庄园,270度的悬空玻璃和无边泳池为游客带来极致的拍照体验,在这里既能远离城市喧嚣,又能尽享城市美景。

  近郊游:逐梦耕读·缤纷研学(少峨谷研学基地——九彩虹——幸福公社景区——彩山景区——春风里景区)

  宜宾少娥谷研学旅行实践基地,主要经营研学旅行、夏令营、亲子游、康养、宴席等,非遗剪纸馆、亲子乐园免费体验游玩,让游客在游玩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九彩虹生态园将园林景观设计和特色建筑融合,形成独具一格的集餐饮、住宿、娱乐、采摘、农业观光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为游客提供一站式的休闲体验。

  幸福公社景区由农耕文化展示区、户外游乐区、生态体验区、乡村旅游片区四大功能板块构成,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农耕文化底蕴,以农耕文化体验及林业观光赏花为主题,让游客感受乡村生活的质朴与美好。

  彩山景区拥有近80万株各色花卉,构成一幅绚丽多彩的大地调色板景观,为市民提供一个集观赏、休憩、游玩于一体的花卉景观花园,尽显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春风里景区以花卉、农耕文化为主题,集休闲度假、生态观光于一体。在这里,自然美景与农耕文明相互交融,是体验田园乐趣、享受自然风光的绝佳之地。

  网红打卡地 拍出氛围感大片

  大地坡公园,盛开的木绣球如繁星般点缀枝头,奶白的花球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仰头轻嗅花香,衣角发梢都弥漫着春的气息,随手一拍便是“人在画中游”的绝美大片。

  龙栖谷公园,内设丰富的儿童游玩设施,蹦蹦床、滑梯、沙坑、秋千等一应俱全,不仅是拍照打卡的圣地,更是孩子们的欢乐天堂。(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