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shouye > 中新网四川

“堰水·同心桥”社会工作室:社区发力协同居民家庭教育
2025年05月08日 19:39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韩金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5月8日电 近日,在成都市都江堰市银杏街道王家桥社区举办的“育小家美德,绘大国文明”家庭教育课堂上,居民王文才与160余名家长共同体验了一堂生动的亲子教育课。通过情景模拟、舞台剧演绎及互动问答,家庭教育讲师严晓霞将沟通理论与实操技巧深度融合,现场家长频频举起手机记录要点,笔记本上写满“育儿心法”。

家庭教育课堂现场。王家桥社区供图

  “以前总觉得教育是学校的事,听完课才明白家长的言传身教有多重要。”家长刘厚兵展示着笔记中勾画的重点,“这样的讲座很有意义,也很有必要,孩子现在正处于青春期阶段,今天讲师教授的技巧特别实用,我们要运用新方法和孩子相处,共同成长。”

  这些场景,正是王家桥社区深度融入“教联体”体系,推出“爱有你·同心桥”家庭成长计划的举措之一。王家桥社区打造了“堰水·同心桥”社会工作室,推进家庭教育赋能、校园交通治理、残健融合创新三项工程,促进家校社协同发力、同向同行,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目前,已累计开展家庭教育讲座、亲子互动活动、个别心理辅导等40余场,覆盖家庭超千户。据了解,“堰水·同心桥”社会工作室充分整合社区志愿者、心理咨询师、教师等资源,形成了“需求收集—精准服务—效果反馈”的闭环工作机制,切实解决家庭教育中的实际问题。

  “长期以来,银杏街道党工委高度重视社会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其中青少年心理健康是关注重点之一。”据银杏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秦一飞介绍,街道通过整合多方资源,凝聚各方力量,搭建多元化服务平台,着力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心理维护体系,持续强化协同育人机制,推动学校、家庭、社区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在成都市委社治委有关负责人看来,“堰水+”社会工作室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紧紧围绕预防在前、调解优先、运用法治、就地解决的实践要求,推动治理重心下移,汇聚社区、社会组织、社工组织、志愿者组织及社会慈善、老干部等多元力量参与基层治理,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社区综合体、社区(小区)公共空间等搭建的基层社会治理平台。

  目前,都江堰市共有12个“堰水+”社会工作室,搭建了“1+5+11”组织架构,即1个综合服务室、5个专项服务组、11个镇(街道)服务分站。工作室吸引了多元力量进网入格,扎实高效外引内联,推动社区多方力量联动共治。

  “今年以来,我们依托‘堰水+’社会工作室,围绕青少年健康成长主题持续开展家庭教育能力提升系列活动。通过加强跨部门、跨领域联动协作,汇聚各方力量资源,探索推行学校社会工作模式,构建‘家庭-社区-社会’联动支持网络,全方位提升家校社协同育人水平。”都江堰市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郭章言称。(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