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shouye > 中新网四川

宜宾叙州:搞定安全“小麻烦” 群众幸福“大升级”
2025年08月15日 12:02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15日电(吴平华 卢林佳 韦秋莎)一条随时可能发生塌陷的乡村要道,让村民们的出行安全陷于难以挣脱的困境。近日,走进宜宾叙州区高场镇,共同探访高场镇如何聚焦民生细微处,有效化解居民们心中的“大担忧”。

叙州区高场镇党委副书记张小琴正询问村民囤水田相关事宜。卢林佳 摄

  “百姓诉求记心间,为民服务马上办。过去,叙州区高场镇高场社区的老旧小区因消防设施陈旧,让居民们提心吊胆。如今,这些崭新的红色灭火器成为了居民们的‘安全守护神’。”

叙州区高场镇高场社区党委书记王叙府向居民展示新灭火器。卢林佳 摄

  在叙州区高场镇高场社区的老旧小区里,一场生动的消防培训正在进行。应急消防队员手持灭火器,手把手教居民们操作:拔插销、握喷嘴、压把手,每一个步骤都讲得细致,还结合真实火灾案例讲解消防应急要点。居民们围在一旁认真听、跟着练,曾经“不会用、不敢用”的顾虑渐渐消散。

  叙州区高场镇高场社区居民罗伟荣说:“我以前经历过一次救火,当时我去救的时候没有相关的消防知识,就让自己受了伤害,呛了浓烟。今天社区组织学习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和如何防备自己不受伤害,通过他们的讲解和操作,我也学会了很多灭火的知识。”

  小区内,经过全面更新升级的灭火器格外引人注目。这些灭火器整齐地摆放在小区的每一层楼,不仅数量充足,而且均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测,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发挥最大的效用。

  叙州区高场镇高场社区居民周健看着崭新的灭火器开心地说道:“以前小区单元楼梯间的灭火器很老旧,现在换了新的灭火器,让我感到满满的安全感。以后万一有火灾,我们也有灭火的工具了。”

  叙州区高场镇高场社区党委书记王叙府说道:“群众给我们反映,高场社区很多老小区存在消防安全隐患,主要是大部分没有灭火器或者灭火器失效过期。经过我们‘两委’向上争取利用民生微实事项目资金,对高场镇高场社区的四个老旧小区,共摆放205组灭火器,其中每一层楼摆放一组,真正保证我们居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而在(叙州区高场镇)富荣社区村,一段长57米的乡村必经道路由于周边囤水田长期渗水,随时发生塌陷,对周边群众的生活安全以及日常出行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所说的囤水田位于叙州区高场镇富荣社区村两河口,其边坎道路是富荣村多数村民及青山村等周边部分群众前往柏溪街道的唯一捷径。但该道路边坎存在虚空、垮塌问题,给群众出行造成了阻碍。

  叙州区高场镇富荣社区村村民刘从香告诉记者:“这个路是我们每天必走的道路,以前下雨的时候,塌方了全是泥巴,走路都只有走边上,危险的很。”

  叙州区高场镇富荣社区村村民肖业银说:“这条道路没整治之前空虚了2米多,我们走路心里都是害怕的,不敢过,只有去另外的地方绕一圈。”

  “村民们向我们村上反映后,我们上报到高场镇党委,高场镇党委政府安排专业人员下来查看,看了这个实际情况后,感觉到非常地紧迫,必须要马上整治。”叙州区高场镇富荣社区村党支部书记曹云容说道。

  为进一步改善村民的出行环境,通过民生微实事工程,叙州区高场镇投入资金1.95万元,对边坎道路进行了加固。该工程于今年7月中旬启动,至7月底完工并投入使用。

  叙州区高场镇富荣社区村党支部书记曹云容说:“这条路现在整治好了以后,不仅这个囤水能够囤得更多了,而且我们村民出行也更加的安全放心了。”

  叙州区高场镇富荣社区村村民肖业银:“这修好后道路走起方便多了,走那里过心里都不怕了。”

  叙州区高场镇富荣社区村村民刘从香:“出行方便,不管是骑车还是走路都很方便了,出去赶场都更便捷了。”

  民生无小事,点滴见初心。截至目前,叙州区高场镇14个村(社区)共谋划确定民生“微实事”项目42个,全面竣工并完成镇级验收。58.67万元的投入,让66931名群众的生活里多了份“稳稳的幸福”。

  叙州区高场镇党委副书记张小琴:“高场镇采取‘党委主责、政府主抓、专班主推、村(社区)主办、群众主评’的高效机制,对每个项目实行‘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接下来,高场镇将贯彻落实好区委二届八次全会精神,坚持走好党的群众路线,持续聚焦群众关切,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让群众的幸福生活更加可感可及。”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从灭火器到边坎加固,这些看似‘小’的改变,实则解决着群众‘大’的担忧。叙州区高场镇用‘小切口’推动‘大安全’,这些看得见的安全感,让民生实事真正落在了了百姓心坎上。(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