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23日电 (邹立洋)日前,第六届社会进步与医事法发展国际论坛在成都召开。本次论坛由西南医科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与泰和泰律师事务所联合主办,围绕“数字时代的医事法发展”这一主题,吸引了300余位来自国内外卫生健康法治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交流与研讨。

西南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何涛在会上介绍了学校近年来的发展概况,以及在医事法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等方面进行的积极探索与取得的成果。她表示,希望本次论坛能够积极响应健康中国战略,为数字时代医事法学的理论创新贡献智慧,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提供更多中国思路与中国方案。
当前,我国卫生健康法治建设高度重视数字化赋能,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其中核心问题之一,是如何打破医学、法学与信息技术等学科之间的壁垒,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学科深度融合。
中国卫生法学会常务副会长王晨光指出,目前各领域仍多局限于自身话语体系:“法学界惯用‘法言法语’,医学界强调专业术语,人工智能技术专家则更关注工程实现。”这种条块分割现状导致跨学科理解不足、协作机制不够健全,难以形成系统化的联合攻关能力。
在技术融合尚存困难的背景下,有效的法治监管尤为迫切。例如,在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的场景中,如何确保诊断数据的准确性?若出现误诊,责任应如何认定?
专家强调,尽管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展,但其背后仍隐藏多重风险:“包括算法与大语言模型存在的设计缺陷、训练数据中的误差与偏见、数据处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人为失误等。”如不能通过法律与制度对这些风险进行有效规制,将直接影响医疗AI的可靠性与安全水平,甚至阻碍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本次论坛共邀请8位国内外知名专家作主题报告,共收到论文投稿136篇,最终遴选50余位专家学者在3个分论坛、6个交流板块中分享研究成果。论坛期间,西南医科大学涉外卫生健康法治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成立。该中心将进一步推动涉外法治与卫生健康领域的交叉研究与实践探索,为数字时代医事法的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