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shouye > 中新网四川

稻浪归仓时,保险守护处——四川创新构建水稻全生命周期保障体系
2025年11月07日 10:46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7日电   题:稻浪归仓时,保险守护处——四川创新构建水稻全生命周期保障体系

  作者 陈之乐

  十月的天府大地,水稻归仓,秋播开启。收割机的轰鸣声掠过田野,农户们忙着抢收、抢晒,又迅速在收割后的土地上播下来年的油菜。

  与往年不同的是,忙碌的间隙,更多农户直起腰来,脸上带着一份过去少有的从容——这份应对天气与市场波动的底气,正来自于新落地的水稻全生命周期保险。

田间地头农户们抢收正忙。中国人寿财险川分 供图

  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四川的水稻播种面积常年稳定在2800万亩左右。其产量占据了全省粮食总产的三分之一以上,在保障区域乃至国家粮食安全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然而,水稻生产周期长、风险因素复杂,从育苗到收获的全过程,始终面临着自然灾害、市场波动、生产成本等多重考验。

  “传统水稻保险主要保障自然灾害导致的种子、化肥等直接成本损失,存在保障力度不足、赔付门槛较高的问题。”中国人寿财险四川省分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正因如此,在贯彻中央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要求时,我们不再满足于‘保成本’,而是聚焦全流程风险,创新构建了覆盖‘种植-管护-收获’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性保险服务体系,这迈出了从‘保成本’向‘保收入’转型的关键一步。”

  “这份保险的初衷,就是要让农民愿意种粮、放心种粮。”该负责人说。

  为化解水稻产业发展痛点,中国人寿财险四川省分公司深入田间推出一套真正懂农业、更懂农户的“安心”方案。

  该方案的核心,是构建了一个环环相扣的保障闭环:政策性保险首先为种植成本兜底,让农户投入无后顾之忧;产量保险则锁定最终收成,守护农户收益,让“丰产不丰收”成为历史;面对最不可控的天气,气象指数保险能对抽穗高温、收割阴雨等关键灾害实现“触发即赔”,将传统复杂流程优化为高效服务体验;农业雇主责任险则将保障延伸至“人”,为每一位田间劳动者系牢“安全带”。

  四项保障协同发力,这种创新不是简单的产品叠加,而是基于对农业风险的深刻理解,共同守护从“本钱”、“收成”到“天气”、“人员”的每一个环节,让延续千年的农业生产,从“看天吃饭”的被动,转向“知天而作”的从容,让种粮真正成为一份有底气、有奔头的踏实产业。

  在推进产品创新的同时,中国人寿财险四川省分公司积极运用科技手段提升服务效能。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检和“i农险APP”等数字化工具,实现了对承保地块的精准管理和作物生长的动态监测。该公司建立的“安心防”气象预警机制,能够在灾害性天气发生前及时向农户发送预警信息,助力做好防灾准备。

水稻全生命周期保险破解农户后顾之忧。中国人寿财险川分 供图

  此外,该公司还积极探索“保险+信贷”服务模式,与四川省供销社下属四川省供销科技公司合作,在南充试点“天府粮仓,百亩千片”水稻种植项目,并联合银行开发以水稻保险保单为托底的纯信用贷款产品。参保农户可凭保单申请低息贷款,用于采购农资与扩大生产。

  截至2025年10月,该模式已为近20户种植户提供信用贷款1000万元,成功打通了“保障-融资-生产”全链条,形成了一个可复制、可持续的支农服务新模式。而这一创新保险体系已在南充市三区六县扎根,为超过6000亩水稻提供了全方位的风险保障。

  随着金黄的稻谷尽数归仓,新播的油菜已为田野点缀上簇簇新绿。在这片关乎国家粮食安全的天府大地上,从轰鸣的收割机到静默生长的幼苗,从精准的气象数据到便捷的信用贷款,中国人寿财险的创新服务正默默守护着农业生产的每一次循环,为端牢“中国饭碗”持续注入坚实而智慧的国寿力量。(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