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shouye > 中新网四川

旌阳帮扶强根基:党群阵地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2025年11月12日 14:49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12日电 (李杰)近日,由德阳市旌阳区帮扶建设的越西县新民镇高桥村党群服务中心正式投入使用。这座功能齐全的两层小楼,不仅终结了该村“办公挤、服务弱、治理散”的困境,更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治理枢纽”,为彝乡基层治理注入强劲动力。

  阵地升级:补齐硬件短板筑牢治理支点

  作为脱贫村,高桥村原有党群服务中心由民俗活动场所改建,总面积仅90平方米,其中服务群众区域仅25平方米,难以满足党员教育、便民服务等治理需求。旌阳区援彝帮扶工作队聚焦这一痛点,迅速统筹40万元帮扶资金,联动越西县委组织部配套20万元,推动新建项目落地。

  新建成的党群服务中心面积达200平方米,整合党员教育、便民服务、文化活动、矛盾调解等多元功能区。为实现从“能用”到“好用”的升级,工作队再投15万元完善附属设施,新建30平方米公共厕所、68米安全围墙,硬化600平方米室外活动场地,并配套健身器材、安防及办公设备,为基层治理筑牢标准化硬件根基。

  功能融合:服务治理联动激发参与热情

  “开证明、交医保不用跑镇里,孩子能在书屋看书,议事也有了固定场所,太方便了!”村民阿西伟者的感慨,道出了服务中心的“双重价值”。新阵地以“功能集成”破解治理“碎片化”难题,实现治理事务“一站式办”。

  “以前露天开村民大会,参与率不足70%;现在有了固定议事空间,加上‘小事当场议、难事合力解’机制,参与率超90%。”高桥村“两委”干部介绍,服务中心已从“办公场所”转变为“治理枢纽”,推动基层治理从“单向管理”走向“双向互动”。

  党建引领:构建长效机制推动内生驱动

  高桥村的实践是旌阳区“党建+帮扶”模式的缩影。该村以党群服务中心为依托,建立“党员联户+网格治理”机制,将全村划分为6个网格,50名党员结对联系250户群众,通过“走访收集诉求、集中议事解决”模式,累计开展政策宣讲、技能培训20余场,解决饮水保障、道路养护等民生问题30余件。

  下一步,两地将依托服务中心打造“党建+文化+治理”综合平台,培育10名乡村振兴带头人,推动治理力量从“外部帮扶”向“内生驱动”转变。

  十年携手:三位一体发力绘就治理新图景

  在十年结对帮扶中,旌阳区围绕越西基层治理累计投入2510万元,构建“基础设施升级+人居环境优化+文明乡风培育”三位一体治理体系。建设2座“旌阳”便民桥、8条通村通组路,解决“出行难”;新建3座村级党群服务中心、9座“旌越浴室”,扩大治理阵地覆盖;对5个联系村实施全域人居环境整治,打造旌越友谊公园、法治文化广场;建设3处民俗活动坝子,嵌入村规民约宣传墙,凝聚治理共识。

  如今,以党群服务中心为核心节点,串联基础设施纽带、浸润文明乡风的基层治理新图景,已在彝乡大地徐徐铺展。旌阳区“党建引领+精准帮扶”的实践,不仅为越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筑牢根基,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治理样本,让治理效能持续转化为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