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2月28日电 (王超明 贺成贵)“请把职工门诊统筹购药的处方递给我看一下,按照《处方管理办法》《长期处方管理规范(试行)》规定,处方量最长不超过12周,你这张处方的丹参片开了10瓶,已经达到了15周的使用量,是为什么?”12月28日,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医保局监管稽核股曾妍来到辖区某定点药店开展年底违规集中刷卡专项整治检查时,对处方提出质疑。
今年1月,泸州市实施职工门诊统筹、门诊特殊慢性疾病待遇定点药店政策以来,纳溪区线上线下开展医保政策宣传和答疑,成立专项检查队伍,并在定点药店安装视频监控,全程监管销售窗口,开展整治串换药品、违规刷卡等检查活动,有效防止医保基金“跑冒滴漏”。
“不能把社保卡借给他人使用,另外门诊统筹是要在生病的事实基础上才能享受,且要凭定点医疗机构医生开的处方才可在定点药店购药报销。”4月5日,在纳溪区安富街道百梯社区医保基金监管宣传院坝会上,区医保局魏小华详细讲解医保政策。
4月以来,纳溪区组织开展全区打击欺诈骗保集中宣传月活动,把门诊特殊慢性疾病和职工门诊统筹政策宣传作为重要切入点,向各镇(街道)、定点医药机构发放医保基金监管政策海报、易拉宝等宣传资料2万余份,开展进机关、进企业、进村社等宣传活动60余场次,结合实际案例拍摄基金监管小视频《占小便宜吃大亏》等3条,进一步浓厚规范使用基金光荣,贪小便宜骗取基金可耻的社会氛围。
“职工门诊统筹是好政策,对于真正有需要的患者来说是雪中送炭。如果没有生病想占便宜,把药拿回来是浪费。”参保人员纷纷表示,要按照需求,合规合理运用门诊统筹。
强化宣传引导的同时,纳溪区把常态化检查作为守护基金安全的重要抓手。目前,全区有职工门诊统筹定点药店83家,门诊特殊慢性疾病待遇定点药店27家。“对药店进销存台账进行现场核查,是我们规范药店基金使用的重要措施,通过对台账和实物的比对及数据分析,比较容易发现药店在提供医保服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违规违约行为。”纳溪区医保局魏小华表示。同时,纳溪区还通过线上查看定点药店安装的视频监控,时时警醒定点药店严守医保基金管理规定,不要触碰法律红线。
进入12月份,针对部分药店和少数参保人对门诊年度限额“清零”的冲动,纳溪区启动定点药店年底违规集中刷卡专项整治工作,要求辖区定点零售药店主动履好基金规范使用的主体责任,明确不得为清空门诊特殊慢性疾病、职工门诊统筹等待遇的年度限额违规集中刷卡,要做好门诊待遇是建立在生病的事实基础上才能享受的正面宣传;明确对诱导清零、串换药品等违规行为要认真自查清理,并及时主动退还违规费用。目前,已收到95家定点零售药店的自查整改报告,有36家定点零售药店自查清理并主动退款共2万余元。
今年以来,纳溪区根据药店疑点数据有针对性地对现场检查定点零售药店42家,发现问题40家,追回基金并按协议处理共计16万余元,曝光违规零售药店典型案例13家次,并将违规行为纳入药店年底评价考核,与来年定点协议等挂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