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11日电 (李健)位于绵阳游仙高新区的四川虹新制冷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干净整洁的数控机床整齐划一排成数列,裁剪、挤压、弯管、成型、检测……设备火力全开,处于“拉满”状态。
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新型工业化的鲜明特征。游仙区把推动制造业“智改数转”作为切入点,全方位、全链条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政策引导。今年2月6日,游仙区印发《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措施》对首次获批的国家、省产业创新中心、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国家、省、市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等,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20万元一次性资金扶持。对新通过国家级、省级认定的绿色工厂的企业,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一次性资金扶持。对总投资额在3000万元以上且年度投资额不低于500万元的重点技改项目,按总投资额的1%给予不超过20万元的一次性奖补或贴息支持。对被市级遴选成功的数字化转型典型示范、服务成效显著企业和网络与数据安全公共服务平台,给予20万元一次性支持。对获评国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按照国家级50万元、省级20万元给予一次性奖励;获得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节点运营牌照的,给予2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在数字化转型领域首次通过相关国家标准评定或提高等级、入选部级试点示范和获得奖项的企业,给予不超过2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首次获得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定的企业给予5万元一次性资金扶持。同时《措施》支持符合园区产业规划的企业搬迁入园,对搬迁入园的企业给予最高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以提高园区规上工业企业集聚度。
人才支撑。近年来,游仙区构筑全面立体的人才服务体系,对全职引进的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人才,给予最高50万元安居补助。开辟绿色通道解决科研院所人才子女就学、家属就业就医等需求事项556件次,发放“人才悦享卡”45张,开发“富乐人才”微信小程序,聘请人才服务管家,建立线上线下便捷高效的人才悦享服务体系,通过开展人才工作满意度“实时评”提升服务质效,夯实了智改数转的根基。2021年-2023年,游仙区“两院”院士总数达28名;新增培育引进国、省级人才共77名;引进硕士及副高职称以上高层次人才2050名;新增国、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9个,建设院(校、企)地合作共建研发机构及引才平台共10个。
数字赋能。2023年10月,“四川省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试点”名单公布,游仙区成为绵阳唯一成功入选县区。近年来,游仙区紧紧围绕推动区域数字化、智慧化、绿色化发展目标,着力健全“一云、一网、一中心、N应用”总体发展架构,引进华为公司建成投用中国科技城大数据中心,拥有18类160余项云服务,坚持“集约、集聚、集成”理念,探索以数字化应用赋能城市运行低碳智慧治理和产业绿色发展,可满足游仙区未来三年需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