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szjj > 中新网四川

简阳市:传承弘扬“东灌”精神 绘就新画卷
2024年07月17日 16:34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17日电 (吴平华 曹礼芹 袁霓)都江堰东风渠第六期扩灌工程(简称“东灌”工程)创造了简阳乃至四川水利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是简阳人用智慧和血汗书写的一段波澜壮阔的史诗,是简阳人民情深难忘的时代记忆。“东灌”工程中所孕育出来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担当奉献”的“东灌”精神,是沉淀在一代代简阳儿女血脉中最引以为傲的基因传承。

1970年2月20日龙泉山隧洞二号斜井破土动工。简阳市委宣传部 供图
1970年2月20日龙泉山隧洞二号斜井破土动工。简阳市委宣传部 供图

  真抓实干不放松,奋楫笃行开新局。作为与愚公移山、李冰治水、红旗渠精神一脉相承的“东灌”精神必将砥砺大家深入贯彻市委十六届八次全会精神,凝心聚力、开拓进取、改革创新,加快打造“天府门户、空港简阳”,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以人为核心的现代化港产城乡融合示范城市,绘就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的简阳新画卷。

  20世纪70年代,简阳人民土法上马,克服千难万险,历时十年之久,打通龙泉山、引水灌良田,建成了规模宏大、造福当代、惠泽子孙的都江堰东风渠六期简阳扩灌工程,俗称“东灌”工程,含1条长6274米的龙泉山隧道,总库容3.2亿多立方米的三岔湖、龙泉湖、张家岩3座大中型水库和总长1700多公里的配套渠系。工程有效灌溉面积近80万亩,彻底改变了简阳干旱贫穷的面貌,推动简阳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县向全省农业大县的迈进和跃升。

水润雄州。简阳市委宣传部 供图
水润雄州。简阳市委宣传部 供图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工程建设中反映出来的最为明显的特质,当年曾作为主要宣传标语激励工程建设者,形成了思想共识,是工程建设取得成功的关键;“团结协作、担当奉献”既体现了简阳人民内部的团结,也充分肯定了外部支援发挥的巨大作用,既体现了简阳人的感恩图报,也展现了雄州儿女的处世立身之道,是工程建设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四个词是一个逻辑整体,全面反映了建设者及简阳人民凸显的精神品质。既充分尊重实际、植根历史,也基于现实、引领未来。

  自力更生是推动当前简阳发展必不可少的最大内生动力。当下,简阳面临发展能级之变、发展格局之变、发展方式之变、发展品质之变的“四变”市情特征,正处于战略机遇叠加期、追赶跨越窗口期、城市能级跃升期、爬坡过坎关键期的“四期”发展形势,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亟需弘扬自力更生精神,结合实际,充分依靠自身内部的力量,增强内在核心驱动力。自力更生不是要否定开放合作,而是指要解决简阳发展目前面临的各种瓶颈、要素制约的困难和问题,从根本上必须广泛依靠、发动简阳人民。

  “东灌”工程项多量大,施工任务艰巨,环境条件艰苦。面对重重困难,工程人员不动摇,不等待,顽强拼搏,浴血奋战。龙泉山隧洞地质复杂,施工环境恶劣,先后战胜塌方冒顶、高温缺氧、瓦斯爆炸、河床涌水等艰难险阻,仅用两年两个月就打通了6274米的龙泉山隧洞。十六营(简阳县镇金区)仅用了96天打通143米长的隧洞,并利用工余时间从十多华里外挑运河沙、水泥60多吨衬砌隧洞,形成了“石佛山精神”。“开路先锋”六营(简阳县贾家区)在“宁舍十斤肉,脱下几层皮,27日打通第一段,一分一秒不能移”的口号激励下,提前17个小时打通逗拢进口至6号斜井第一段(长246米)。水库、渠道施工,全系人力为主,辅以部分机械,广大民工日晒雨淋,肩挑背磨,挑沙运土,抬夯拉磙。正是靠这种吃苦耐劳、流血流汗、连续奋战的创业精神,让“天堑变通途”,在青丘原野构建起“引水灌良田”的“大动脉”和“毛细血管”。

  “东灌”工程开工后,一声令下,八方呼应,建设者们争分夺秒、执着坚韧,历时10年4个月,共完成总工程量1630.58万立方米,其中土石方开挖回填1556.77万立方米,干、浆砌条块石67.64万立方米,浇筑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6.17万立方米,建成6274米、流量为30立方米/秒的龙泉山隧洞1座,总库容3.2032亿立方米的三岔、石盘、张家岩3座大中型水库和1座总库容30.9万立方米的翻身水库,37条总长446.52公里的配套干渠、分干渠和支渠,410余条总长1290余公里的斗、农、毛渠。一个个数据,就是一份份信念,一次次坚持,就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证明和实践。

  艰苦奋斗是战胜各种困难问题,加快塑造“天府门户空港简阳”城市品牌的重要保证。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党同志务必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而今,简阳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打造梯次型产业格局,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面对经济承压、财政过紧日子的现状,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脚踏实地、苦干实干,敢拼敢闯、善于攻坚,加快把“设计图”变为“施工图”,务实把“大写意”变成“工笔画”,不断将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艰苦奋斗在当前的时代形势下,虽已不再需要我们节衣缩食,但仍需厉行节约,更要敢于迎难而上、披荆斩棘。

  担当奉献是绘就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简阳新画卷必备的思想意识和最大的底气依靠。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担当奉献一直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品质。“担当奉献”的精神既是简阳人民的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东灌”精神中最为耀眼的“简阳意志”。当下,简阳面临发展产业发展动能不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创新创造活力不强等问题,唯有担当奉献,各担其责、各展所长,才能干成更多“东灌”工程,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高效能治理、市民高品质生活。

  “东灌”工程焕发了天府雄州的勃勃生机和无限荣光,也镌刻着简阳干部群众的理想信念和精神价值。在简阳,不出三代,总有“东灌”工程的建设者,这无疑是传承弘扬“东灌”精神最广大的群众基础和最深厚的民意基础。“东灌”精神源于绵延数千年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根植于波澜壮阔历史中的城市精神,更是简阳人薪火相传的集体品格。

  简阳市将通过表述语创意展示、群众文化活动、学校德育活动等多种形式、各种媒介把“东灌”精神宣传推广融入各行各业,提升知晓率和影响力,进一步感召、激发、凝聚全市干部群众强大精神力量和共同价值追求,为打造“天府门户、空港简阳”,建设以人为核心的现代化港产城乡融合城市汇聚更广泛力量。(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