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szjj > 中新网四川

汶川县:多措并举有效推动高质量就业
2024年08月11日 20:53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祝欢

  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11日电  近年来,汶川县紧扣“稳就业保就业”工作主线,聚焦“创业引领、就业为先”工作思路,打好“政策+举措+行动”组合拳,着力构建大中专毕业生“大就业”工作格局,全力推动全县就业工作高质量发展。

  好政策——就业创业有保障

  就业稳则民心安。汶川县坚持把稳就业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汶川县就业创业服务工作专班,积极落实落细中央、省、州各项就业政策,通过建立“政府搭台、学校支持、企业招聘”模式,提供“面对面”咨询服务、实现“点对点”信息推送,推动学校与企业、毕业生与企业实现“双向奔赴”。

  在落实落细中央、省、州各项就业政策的基础上,汶川县制定了《汶川县支持青年创新创业若干措施》等政策措施,全力推动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

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汶川县委宣传部供图
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汶川县委宣传部供图

  有了好政策更要有好宣传,汶川县紧盯脱贫户、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通过走村入户、举办活动等形式发放就业创业政策宣传资料3200份,深入宣传国家、省、州、县关于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优惠政策,确保信息家喻户晓。

  为每一位就业创业者搭建更好的平台,汶川县更是以“人才先行示范区”为引领,“政府扶持、社会参与、高校助推”运作模式的汶川县青年大学生(返乡农民工)创新创业孵化园于2016年3月10日正式开园。目前,孵化园引进创业项目88个,成功孵化60个,间接带动近600人实现就业。

  同时,汶川县多部门统筹开展卫生专业人才公开考试(考核)招聘工作,通过“阿坝英才计划”“硕博进阿坝行动”、高层次人才引进、县外选调、“雪山草地聚才行动”等方式引进人才53名,招募“三支一扶”支医岗位10名充实乡镇卫生医疗单位工作人员。

  如今,随着一项项就业创业政策的出台,一个个就业创业平台的搭建,温暖着每一位求职者的心,为他们的就业创业之路保驾护航。

  好支撑——就业创业有方向

  在就业创业工作中,汶川县坚持以精准摸排为牵引,提升就业帮扶“驱动力”。精准提供“1131”服务,对2019年至2023年四川省人社厅反馈的汶川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再次核查。目前,“四类重点人群”毕业生100%全部联系,有就业意愿的100%实现就业或组织参加就业见习。

 开展技能培训。汶川县委宣传部供图
开展技能培训。汶川县委宣传部供图

  深知“存粮千斗,不如一技在手”的就业培训重要性,汶川县积极探索培训新模式,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培训学校,按照“摸清需求—实施培训—提供岗位”的培训模式,围绕县域特色南部避暑康养北部冰雪休闲发展模式,坚持“为产业发展赋能,为企业增效留才”原则,有针对性开展无人机操作、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村播学校电商技能等实用性技能培训22期797人。

  不仅是有针对性开展就业培训,汶川县还以特色产业为基础,提升就业帮扶“支撑力”。依托东西部协作资金因地制宜建设来料加工车间,采用“经纪人+合作社+扶贫车间+脱贫户”造血式扶持就业新模式,发展来料加工致富工坊18个。

  汶川县威州镇七盘沟村民董松华便是来料加工致富工坊的受益者之一,她在车间工作了6年,她说:“来料加工车间建好后,我就一直在这里上班,收入还是可以,这儿离家近,农活能管理,孩子可以照顾到,钱也挣了。”

  像董松华一样,在汶川县通过“优服务+强补贴”帮助农村劳动力实现就地就近就业1500余人。

  好服务——就业创业有门路

  做好稳就业工作,优化服务是关键。汶川县立足实际,始终用暖心服务为大中专毕业生提供优质的就业创业环境。

  ——聚焦平台搭建,提升就创带动能力。通过搭建就业供需对接平台和孵化园创业平台,充分利用“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求职登记”小程序、“汶小社”微信公众号等线上载体的平台优势,融合直播带岗精准匹配职位,先后开展创业巡诊6次,入园评审4次,招聘服务12场次,提供并发布就业岗位2777个,促进238名大中专毕业生实现稳定就业。

  ——聚焦岗位开发,提升就业承载能力。深入实施大学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积极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进一步提高见习覆盖率,认定就业见习基地22个,提供见习岗位350余个,涵盖110余个工种,吸纳122名大中专毕业生参加见习,发放见习生活补贴145.7万元,按照1500元/人的标准,为779名困难大学生发放一次性求职补贴116.85万元。

  ——聚焦档案管理,提升服务水平。通过“汶小社”“微汶川”公众号发布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指南、2024届高校毕业生专属指南,建立规范的收集、鉴别、整理归档以及录入系统等机制,及时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整理录入系统,提供档案查询服务5000余人次,办理提取企业职工档案60余份,录入大中专毕业生及流动人员人事档案490余份。

  从学校到企业,从线下到线上线下齐头并进,拓宽就业渠道,落实重点群体就业帮扶....一系列细心贴心暖心的服务,赢得了汶川县群众的心。如今,在就业创业暖政的驱动下,一个又一个追梦人在汶川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