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whty > 中新网四川

阿来四姑娘山开讲杜诗雪山脚下一场穿越时空的“雅集”
2022年10月30日 09:46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30日电 阿来系列讲座——“杜甫 成都 诗”29日开启了第九讲——“西岭千秋雪”。阿来带领读者走出成都,沿着杜甫目之所及的雪山,来到他的家乡阿坝,在四姑娘山山脚下开启了一场穿越古今的人文之旅。

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四姑娘山,不仅是杜甫笔下的诗和远方,也是阿来追寻内心平静,探索自然的完美之地。他说:“我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几乎每年都要来四姑娘山,有时一年还会来三四次。这座藏语里叫做斯古拉的山,汉语对音成四姑娘。这对得实在巧妙。”

  阿来的写作历来很重视对人文、地理、历史的收集和梳理。在“杜甫成都诗”系列第九讲“西岭千秋雪”中,他首先聊起了关于四姑娘山的地理知识。“公元764年,春天将尽、夏天将到的时分,杜甫站在成都浣花溪畔,那个地方海拔500多米,今天我们带着他的诗,这个现场,我们来到了海拔3300米左右的高度,我们背后四姑娘山最高处海拔是6200多米。”

  阿来继而娓娓道来:“从500多米到3000多米,再到6000多米,这种海拔上的不断上升,带来除一种地理空间上的自然呈现以外,更重要的我想还意味着人在精神空间上的一种追求,当然在这种人的精神空间追求中,诗歌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一直扮演着一种非常非常重要的角色,这个不是短时期的,因为我们关于情感、关于自然山水、关于生活空间的歌吟,从诗经时代就已经开始。”

  杜甫《绝句四首》中的那首“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被后世传诵了千年,阿来的讲座也以“窗含西岭千秋雪”为主题展开。“这《绝句四首》中,大家最耳熟能详的就是这第二首,大家都熟读成颂。”

  阿来指出,根据大家对唐代同时期的诗歌,或者唐代的历史地理方面的典籍中的认识,在今天有一个误解,这就是以今天的命名来理解过去古代的地理名词。

  在阿来看来,当杜甫从成都西望那片白雪皑皑的群山时,“西岭”二字不是实指,而是泛指。“所有的这些山还有一个更大的共同名字——‘横断山脉’,大的山系中包含小的山系,西岭雪山和四姑娘山都在其中。但是唐代对于自然地理没有精确的认知,所以唐人把从成都平原西望的这一群山,都叫西山或者西岭,这是一个非常广大的范围。”阿来进一步诠释道:“杜甫为什么写‘西岭’呢?写山不合适,大家知道唐代的诗词要讲音韵、平仄,所以用‘岭’替代‘山’,西岭就是对西部群山的泛指。”

  自阿来书房1月22日正式启幕以来,迄今为止阿来“杜甫成都诗”系列讲座已举办了九场。而这次在远离城市喧嚣的四姑娘山讲解“杜诗”,更是把“诗与远方”的烂漫情怀发挥到极致。或许当年,杜甫期望和自己的好友同赴“西山”,来一次沉浸式的雅集;他也必想不到,千年之后,有一位喜欢他的作家,在他喜欢的雪山脚下,吟咏他的诗文。

  雅集除了要有好诗,也要有雅乐。讲座之后,阿来还和现场观众还前往了位于双桥沟景区内的森林音乐荟项目,一起欣赏了在森林里露天演奏的钢琴曲。林中千年古柏郁郁葱葱、四姑娘山特有的乔木沙棘环绕四周,树上成群的鸟儿嬉戏于林中,鸟啼与琴声水乳交融,让人陶醉于大自然诗情和天籁之音的美好中。

  据了解,森林音乐荟项目是浙川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的一个缩影,德清县在与小金县沟通赠琴的过程中,得知四姑娘山景区需要一台钢琴时,浙江乐韵钢琴有限公司当即决定赠送一台价值百万的斯特劳斯牌钢琴,当千年森林遇上百年品牌,成就了浙川东西部文化交流协作的典范。(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