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whty > 中新网四川

什邡:《三农记》背后的古蜀智慧与现代传承
2024年06月24日 15:20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6月24日电 (王燕)在什邡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上,一部名为《三农记》的农学巨著传颂千年,成为后世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指导宝典。这部由清代农学家张师古所著的巨著,不仅以其广博的内容和独特的视角,在中国农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在现代社会传承着古蜀智慧的光芒。

  据什邡文旅志愿者林朝寿介绍,张师古是一位来自湖广的移民,他见证了明末清初战乱后四川地区的荒凉与艰辛。面对移民的辛酸历程和农业生产的重重困难,张师古决定投身农学研究,用自己的双脚丈量这片土地,记录下从农民口中得来的宝贵知识。数十年如一日的辛勤耕耘,终于凝结成这部33万多字的《三农记》。

  《三农记》以其完整性和广泛的知识面,成为当时罕见的农学巨著。该书引证书目达200多种,内容涉及农、林、牧、副、鱼等多个领域,甚至包括病虫害防治等实用技术。这部著作不仅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赞誉,更在后世流传中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指南。

  在师古镇,《三农记》对当地农业生产产生了深远影响。当地农民纷纷表示,《三农记》是他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参考书籍,其中的许多技术和方法至今仍具有指导意义。此外,师古镇还依托《三农记》的文化底蕴,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生态农业,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产业相结合,实现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在互联网时代,什邡市积极推广《三农记》的数字化传播。通过建设官方网站、发布电子书籍等形式,将这部农学巨著的珍贵内容呈现给更多读者。同时,什邡市还借助互联网平台,加强与国内外农学界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农业科技的进步与发展。

  《三农记》不仅是张师古个人智慧的结晶,更是古蜀文化的瑰宝。在现代社会,这部农学巨著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为农业生产提供着宝贵的经验和指导。展望未来,什邡市将继续传承和弘扬《三农记》的文化精神,推动农业产业的创新与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