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第四届南宝山羌族集聚区非遗保护成果展在邛崃举行
2021年06月04日 16:57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6月4日电 (汤雁)4日,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第四届南宝山羌族集聚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在邛崃直台羌寨隆重举行。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羌族沙朗、羌族羊皮鼓舞、羌族刺绣、释比、羌笛等非遗项目的活态展示让人目不暇接。来自资阳的游客李欢表示:“没想到在邛崃还能感受到这么原生态的羌民族文化,简直是意外之喜。”

  据了解,为原汁原味的留住羌民族文化底蕴,邛崃市多次召开南宝山镇羌族移民村羌族文化保护传承专题研究会议,并在集聚区内开展了大规模的非遗资源普查工作,同时,派专人多次到汶川县,对原汶川县人民政府公布的非遗性项目和汶川县文体广新局认定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文件进行收集,掌握了移民村羌族文化遗产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和濒危程度,并按轻重缓急开展抢救保护工作。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此外,针对羌族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特殊性,邛崃市修改完善了《邛崃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管理办法》。目前,南宝山羌族集聚区有“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羌族沙朗”“羌族羊皮鼓舞”“羌族刺绣”“羌年”“羌族口弦演奏与制作技艺”6个成都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名成都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0名邛崃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从大地震的悲壮到新生活的豪迈,从单纯的自然之美到汉羌民族融合的和谐之美。如今,在南宝山新家,我们安居乐业,重获新生。”直台村文艺队队长陈云德认为,羌族文化的传承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更是所有移民羌人的义务。为此,邛崃市文化馆组建了羌族尔玛圣火艺术团、直台村文艺队、木梯村文艺队等3支羌文化特色队伍,并开设了羌族非遗文化培训,邀请了阿坝州汶川县非遗传承人和专家进行现场教学。目前,羌文化特色队伍每年参与的大小型演出就有30余场,团里编排的节目先后参加了历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邛崃分会场、成都国际友城青年音乐周邛崃分会场、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成果展暨羌历年(阿坝州)庆祝活动等,并多次荣获成都市、邛崃市级奖项。

  据悉,自2018年起,南宝山羌族集聚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已分别在南宝山镇木梯村及直台村成功举办了四届,在邛崃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看来,举办成果展的主要目的,一是保护与传承南宝山镇羌族移民村羌族文化,二则是打造“天府羌寨•云上南宝”的旅游品牌,助力乡村振兴,实现羌族同胞增收致富。(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