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国网四川检修公司:谱写提质增效“三部曲” 奏响安全“乐章”
2021年10月27日 14:32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27日电 (刘忠俊 李楠 唐玲)国网四川检修公司27日透露,为立足长远,公司通过精益管理、科技创新、管理赋能,谱写提质增效“三部曲”,助力安全生产,护航大电网稳定运行。

减少停运,开展带电检修作业。国网四川检修公司供图
减少停运,开展带电检修作业。国网四川检修公司供图

  四川作为全国最大的特高压直流集群地,已成为连接西北、华中、华东、华北四大区域的枢纽电网。在新一轮能源革命中,作为全国最大的清洁能源外送基地,四川电网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同时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为确保特高压检修顺利推进,国网四川检修公司从多个方面入手提升检修效率,实现特高压由“全检全试”向“精准检修”转向。2021年初,国内首次特高压精益化检修在800千伏宜宾换流站启动,本次年度检修首次以提升能量可利用率为导向开展,从保障工作安排、细化作业流程、保障人员安排及特种车辆等方面入手,结合带电检测、在线监测、设备缺陷、运行数据分析等信息,全面开展设备状态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差异化制定检修方案,检修效率提高36%,检修工期由11天压缩至7天,每年可新增输送电量近7.6亿千瓦时。

  据了解,复奉、锦苏、宾金三大特高压直流工程已累计向东部地区输送电量8065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煤耗32261万吨,减排二氧化碳8041亿吨,有力支撑了国网公司“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顺利推进,实现社会、经济效益双提升。

树竹换种茶园消除安全隐患,助力村民增收。国网四川检修公司供图
树竹换种茶园消除安全隐患,助力村民增收。国网四川检修公司供图

  近年来,国网四川检修公司广泛运用六旋翼无人机、三维实景扫描等科技手段,提高电网智能水平。大力推广带电作业技术,“吊篮法”等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缺陷精准消除等方面,已累计完成输电线路带电作业46次,消除输电线路20余处严重和危急缺陷,有效减少重要输电线路停电时间约90小时,增加输送电量4500万千瓦时。

  500千伏谭邡一线81号塔作业现场,工作人员通过远程遥控地线修补机器人,顺利完成地线修补工作并自动返回安装点。这是检修公司首次运用新技术完成输电线路地线断股的智能修复,同时也开辟了超特高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新领域。同时,首次运用柔性调度方式,成功实施德宝直流“日内潮流两次反转”新运行模式,有效缓解了四川局部负荷中心用电压力,预计增加川内送电量约7.2亿千瓦时,实现高峰时段川内电力可靠供应、低谷时段清洁能源消纳双重效益。

  泸州市纳溪区大渡口镇太和村五组千亩白茶生态园,是正负800千伏锦苏线、复奉线密集通道平行走向区段途径蜀南竹海和川渝结合地带,也是四川唯一的特高压直流密集通道。由于地处川南地区,植被生长茂盛,线下树竹隐患突出。

  为护航超特高压主网高质量运行,彻底根治山火隐患,国网四川检修公司先后对±800千伏复奉线4处、±800千伏锦苏线4处大面积超高树竹开展了换种茶园2000亩、柠檬500亩。新模式既有助于企业保护电力设施又能增加群众收入。目前已累计完成换耕种植面积近1000亩,节约通道治理成本60万元人民币。根据川南片区树竹3年成林的生长规律,预计以后年度均可减少高段树竹治理支出约100万元。

  “十四五”期间,四川超特高压大电网建设投运将迎来新一轮高峰,基于“风险+效益”双重考虑,国网四川检修公司累计梳理积压多年拆旧物资1748项,完成报废审批1475项,节约年保管费用约100余万元,增加处置收入款项2500余万元,有效控制了库房租赁成本。(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