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砥砺奋进 成都市武侯区交出幸福答卷
2021年10月29日 13:12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29日电 (汤雁)2016年至今,成都市武侯区砥砺奋进,在五年时间里,一组组夺目数字、一项项喜人成果、一个个历史成就,见证极不平凡的五年,写下载入史册的武侯答卷。

  这是综合实力稳步提升的五年: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实现1385.5亿元,比2016年增长59.7%。

  这是发展成果丰硕喜人的五年:成功创建“天府旅游名县”、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三国创意园获评国家文化出口基地,文创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17年的3.8%增长到2020年的9.8%。

  这是民生福祉持续增进的五年:每年民生投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7%以上,五年来,武侯区累计投入超过250亿元。

  高质量发展引领

  产业加速转型升级经济增量提质

高质量发展引领,产业加速转型升级经济增量提质。
高质量发展引领,产业加速转型升级经济增量提质。

  2021年预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08.8亿元、比2016年增长56.1%,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3.2亿元、比2016年增长85.2%……

  时隔五年,武侯区交出了一份亮丽的经济答卷。

  这背后,与产业合理布局、聚集发展,重点规划建设产业发展片区密不可分——近年来,武侯区立足自身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通过聚焦产业链高端和价值链顶端,统筹推进华西医美健康城、三国创意设计园、她妆美谷、成都音乐坊、悦湖高端新材料科技转化中心五大产业发展片区建设,提升武侯产业集聚力、辐射力和影响力。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积极推动环川大知识城建设,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五年来,武侯区累计引入市级重大项目129个,京东西南总部基地等重大项目竣工投用,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83.9亿元。武侯区获评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强区”。

  这背后,与强力输出城市有机更新项目紧密相连——近年来,武侯区坚持以城市有机更新促进经济提质发展,积极构建5片区22单元有机更新格局,加快实施27个重大更新项目,总投资近1300亿元。

  这背后,也与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世界500强、优质企业落户高度关联——五年来,武侯区新增市场主体7.8万户、总量达29.5万户,获评“中国最佳国际营商环境城区”。目前,全区世界500强企业达122家,占全市总数的40%,“世界建筑节”中国组委会永久落户武侯。

  在日前举行的成都市武侯区重大产业化项目投资机会清单发布会暨三季度重大项目签约仪式上,融创文化集团相关负责人对武侯的营商环境赞不绝口:“武侯区具备优良的投资环境,未来我们希望深耕武侯,做大做强,把企业打造成标杆企业。”

  生态优先

  宜居品质加快提升塑造和谐共生美丽武侯

生态优先,宜居品质加快提升塑造和谐共生美丽武侯。
生态优先,宜居品质加快提升塑造和谐共生美丽武侯。

  出门看景,开门见绿,骑行散步,亲水赏花……江安河畔,随着宜居水岸工程的推进,这样的宜居品质生活正走入武侯区市民的生活。河岸之上的变化,同样不小。武侯大道铁佛段与金履路交汇处的小游园内,绿草繁花,还有精心打造的绿道,城市空间与绿色生态相互交融——这是武侯区生态环境改变的真实写照。

  碧水蓝天、城绿相融、生态宜人的宜居环境,让武侯成功入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是国家生态县的“升级版”,是我国目前综合评价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最高荣誉,也是反映一个区域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双赢的“金字招牌”。

  荣誉背后,藏着怎样的密码?武侯的回答是:

  聚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三治一增”三个关键词,做足生态文明建设三篇文章。

  坚持生态优先,五年来,武侯区着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宜居水岸、天府芙蓉园、音乐大道等重要节点和特色街区陆续呈现。

  绿色发展,行胜于言。五年来,武侯区打造华西坝、音乐坊、望江坊等历史文化风貌片区,以及一环路市井生活圈武侯段、锦江公园子街

教育方面,建成“水韵园”综合教育基地。

  教育方面,建成“水韵园”综合教育基地。

  科学实施“三治一增”,成效显著。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0%,较2016年提升23个百分点,全面消除黑臭水体、劣V类水体,五年新增公园5个、小游园微绿地46个,全区绿道达110公里、绿化覆盖率达46.2%。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我们要坚决扛起保护生态环境、守护绿水青山的政治责任、民生责任。”武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以人民为中心

  增强民众幸福感绘就民生新画卷

  无论是发展经济,还是建设美丽宜居城区,抑或是其他,其背后都是清晰的民生福祉导向。

  民众的幸福感,来自一件接一件的民生实事。聚焦民众关心关注的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领域急难愁盼的问题,武侯区实施公共服务设施三年攻坚行动,建成民生项目108个。

  其中,教育方面,新改扩建、回收回购中小学、幼儿园38所,建成“水韵园”综合教育基地;医疗方面,新改扩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9家,实现家庭医生团队社区全覆盖;养老方面,建立“颐居通”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综合信息平台,为居家老人提供一站式服务,建成社区养老机构35家;就业方面,积极服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档升级职工驿站100家。

  民众的获得感,来自基层智慧治理水平的提升。武侯区探索组建了包括小区院落走访队伍、街面商家走访队伍、企业走访队伍在内的“三支队伍”,开展常态化巡查,深入开展十大重点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建成区级智慧治理平台。(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