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18日电 (唐倩 潘阳薇)“要讲解,首先是要确保知识传播的正确性,很多游客来这里可能就这一次,我们需要用足够全面的知识去为他们传播每一件文物的魅力。”18日,四川博物馆成人志愿者罗洁一如往常,向各位观众讲解着文物。
罗洁是一名高校老师,自2019年加入到四川博物院成人志愿者团队以来,每周至少一次从温江坐地铁到四川博物院为观众作精彩解说。“我自己比较喜欢文物,平时也特别喜欢逛展览,但是我们普通观众对于美的发现,可能没专业的人士那么有独到的眼光,我自己想要挖掘一条相关的学习渠道。”罗洁回忆道。
罗洁成为志愿讲解员,源自一次博物馆的逛展经历。当时在别的博物馆逛展,她碰到一位老师,后面了解到其是四川博物院成人志愿者的讲解培训老师之一,这让她对志愿者产生好奇,并加入进来。“希望我们志愿者的加入能为到博物馆的观众体验到更好的服务,能更多地了解、传承我们的中国传统文化。”

同样由看展人变成讲展人的,还有刘军丽。刘军丽毕业于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现为四川旅游学院教师,四川民俗学会会员。2012年,刘军丽加入四川博物院,成为四川博物院第二期注册志愿者,主要从事博物院展厅文物及展品讲解和社会教育工作,多年来从未间断。在繁忙的教学科研工作及家庭事务之余,她利用节假日和寒暑两个假期到博物院进行讲解服务,讲解时间累计超过1400小时,服务观众上万名。在她的带动下,她的儿子杨文皓同学也在2016年经选拔培养成为了四川博物院小小志愿者讲解员,并两获“川博十佳小小志愿者讲解员”称号。2019年,“牵手历史——第十届中国博物馆十佳志愿者之星”评选推介活动中,四川博物院志愿者刘军丽当选为“十佳个人”。
在四川省博物院,还有“网红讲解员”何小锐,不少人在微博评论其讲解:“绘声绘色,没想到都70多岁了,还以为是个大叔。”
何小锐是四川博物院中年龄最大的讲解员之一,退休之后,他将余温留给了挚爱的文博事业,成为一名志愿讲解员,服务于四川博物院,主讲书画馆和张大千馆。
在博物馆待得越久,何小锐便越喜欢向观众讲那些快被世人遗忘的“冷门”人物。“冷门人物对川蜀文艺界也留下过浓墨重彩的影响,而现在,知道他们的人少之又少,就比如刘孟伉。”他提到,“刘孟伉曾是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长,在特殊时期挽救过众多文物,是川蜀文化界至关重要的人物之一。但若非川蜀书画爱好者或是研究员,已经鲜有人知道刘孟伉的名字。”
实际上,四川博物院成人志愿者团队做的,不仅仅是讲解工作,他们还用自己的方式贡献力量。2020年,疫情发生后,他们举行了线上拍卖的活动,经过多天的准备,四川博物院的志愿者们为“驰援武汉”义拍活动总共筹得善款33840元。
据介绍,四川博物院自2010年3月起面向社会公开招募志愿者,经过11年的壮大和发展,成人志愿者团队共计招募480余人,活跃志愿者达127人,年均服务时长超过2万小时。同时,四川博物院成人志愿者团队创新工作方式,服务内容扩展到中英文讲解、摄影、翻译、社会教育活动、前台咨询等,成人志愿者团队服务也成为四川博物院的优良传统。
“自愿之个人,出于善之目的,以一己之能,为社会而服务的志愿者们在四川博物院这一平台上,正在逐步实现自主管理和自我导向,川博志愿者的志愿服务行为既是社会进步和公民意识觉醒的体现,也是推动社会发展和培养公民意识的动力。四川博物院将继续为观众讲好四川故事,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四川博物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