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泸州纳溪:整治群众的“心头患”山村架起了“连心桥”
2021年11月26日 13:01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26日电 (马光焱 赖华勤)在泸州市纳溪区打古镇兴莲村位于纳溪区普照山脉,一条条小溪沟就沿山而流,这些小溪沟既是人民群众的生活源泉,又阻碍着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曾经,勤劳的村民用双手搭建起石墩桥、石板桥、竹林桥,畅通对外联系,却也埋下了隐患。

  “这条小溪沟叫马河,我们世代都生活在河边,有水生产生活就方便。”兴莲村4社村民罗言富介绍,下店子这座桥原来是由条石修建,是村民赶集、干农活、走亲访友的主要道路,前两年被洪水冲毁,导致大家出行不方便,绕行要多走2公里。

  “现在方便了,4.5米宽的大桥,车子可以开到家门口,天晴下雨都不怕了。”罗言富笑着说。

  同样是在马河,上游有一座三兴桥,是兴莲村5社、6社近600多个村民生产生活的唯一交通要道,这座桥修建于上世纪二十年代,使用近百年历史。

  “三兴桥当时由村民自己修建的,使用时间太久了,桥梁受到了损伤,桥基不稳、桥梁开裂,桥面坑洼不平,丰常危险。”兴莲村村委会副主任李海成说,夏秋季节雨水集中,山洪频发,桥梁经常经受洪水夹带泥石的冲击,导致两侧桥身基础被掏空,洪水携带的竹树枯枝也经常堵塞桥洞,水流常漫过桥面,小石桥随时有被冲毁的危险,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这座桥桥面太低了,下暴雨涨水就过不了河,特别是苦了周边的孩子们,遇到涨水就只有淌水过河,水涨大了就不能去上学。”兴莲村5社村民林明光说。

  “林老辈,现在感觉咋样嘛?”李海成拍着林明光的肩膀,并排着走在桥上,边走边谈着乡村发生的变化,“现在桥修好了,桥面也升高了,基本不会被水淹没了,我的孙子上学放学,我们一点也不担心!”

  “村上反映,我们实地调查也发现,确实这些桥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我们积极争取列入安全隐患整治。”打古镇安办副主任高仁喜说,这两年打古镇通过安全隐患整治修建便民桥18座,争取资金150余万元,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的大问题。

  “在我们兴莲村马河就修建了3座便民桥,向上争取安全隐患整治资金,群众自筹一部分,再发动群众投工投劳,能够方便出行大家都很满意。”李海成说。

  “纳溪区位于长江以南,境内有大小河流130余条,像兴莲村这样的‘隐患桥’比较多,我们积极资金,大力开展安全隐患整治,确保群众安全。”纳溪区应急管理局安全总监李小琴介绍,为从根本上消除问题隐患,建立了“村级排查申报、镇级初核报送、区级核实审批、项目监督验收、资金审核拨付”等制度,确保安全隐患项目资金使用规范,落实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据了解,纳溪区2020年以来,整治市、区级安全隐患项目82处,落实隐患整治资金600余万元。

  纳溪区纪委监委驻区政府办公室纪检监察组组长耿银超说:“安全隐患资金必须专款专用,整治单位必须工程质量和完成时限进行常态化地监督检查验收,我们纪检组分级进行抽查,确保隐患资金的使用到位。”

  “尽最大努力办好群众身边的烦心事、揪心事,为人民群众建设一个平安幸福的家园,就是我们守护民心的出发点、落脚点。”纳溪区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兰福成说。(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