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28日电 (记者 刘忠俊)记者28日从成都轨道集团获悉,为进一步助力成都打赢蓝天保卫战,该集团所有在建工地强化湿法作业、推行新型防尘设备,运用智慧监测等方面,全面开启“绿色”建设模式,确保做好建设工地空气污染防治工作。

“加强现场扬尘管控,增加门外道路冲洗频次”“有裸土的地方要及时覆盖”“作业机械设备排放尾气值重点检测”……在成都轨道交通在建工地现场,业主代表们正在对各工点的环保举措落实情况进行拉网式的复查,要求未落实到位的工点工区及时整改。
地铁所有在建工地,均按间隔3米距离,在路面破除、桩基施工、基坑开挖、土方外运等阶段围挡及基坑周边设置喷淋系统,并保持雾状喷淋常态开启。对基坑周边固定喷淋装置无法覆盖区域增设移动式雾炮,对扬尘进行精准式“打击”。同时,在工地出入口设置高压冲洗装置,对离开车辆进行冲洗,加强道路清洁,防止泥土、灰尘带到工地外。此外,成都轨道集团还要求进场非道路移动机械必须持有成都市生态环境局核发的排放识别标识,无黑烟现象;运渣车辆排放标准必须达到国五及以上;淘汰沥青类防水材料,改用高分子防水材料,减少建设工地挥发性有机物排放。
为有效抑制深基坑内土方或喷锚等引起的扬尘,成都轨道集团引入“深基坑防尘幕系统”(下称:防尘幕),覆盖基坑上方。防尘幕由钢丝绳、滑轮、2000目浅蓝色(绿色)密目网等材料与构件组成,重要工点采用双层密目网。当基坑内进行土方或喷锚等易引起扬尘作业时,工作人员打开整个防尘网幕,将明挖车站的传统露天施工改为“室内作业”,实现扬尘与外部的隔绝。同时结合工序施工特点,在36个站点先后完成防尘幕安装,有效降低了扬尘污染。
据了解,成都轨道集团还充分利用建设安全风险智慧管理系统,通过设置“智慧工地”大气污染监控设备,对所有在建线路站点的PM10、PM2.5等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工作人员可实时查看扬尘数据曲线,全面掌握工地扬尘数据变化,当相应参数达到预警值时,及时启动预警管理预案,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施工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在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成都轨道集团严格执行成都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相应等级预警要求,落实应急响应措施,对各在建工点实行分级管控,切实做好施工工地空气污染防治管控工作,让市民“上班的路”“回家的路”更加舒心美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