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营山:实施美丽家园建设行动 提升城乡居民幸福指数
2021年11月30日 16:37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30日电 (彭杰)营山县第十四次党代会指出:要坚定实施美丽家园建设行动。营山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高水平建设宜居城市、美丽乡村。

小河弯弯穿城过。杨汉国 摄
小河弯弯穿城过。杨汉国 摄

  近年来,营山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常态化管理持续加强,文明卫生意识深入人心,处处呈现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做强城乡交通  让群众出行更便捷

  11月25日是营山县明德乡逢场日。一大早,一辆小黄车行驶在明德乡干洞村村道水泥路上,在农村客运站(牌)处接村民赶集。当天,候车的村民喜笑颜开:“过去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如今是‘出门硬化路,抬脚上客车’。”上个世纪90年代,干洞村村民建成了一条泥巴路,很长一段时间都未能硬化。乘着“脱贫攻坚”的春风,村里建成了17.5公里水泥路。

  “十三五”时期,营山大力实施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开通至成都、重庆始发动车,争取成达万高铁过境并设营山西站,南大梁、巴南广、营达3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升级改造国省干线168公里,新改扩建县乡干道350公里,公路通车里程增至6918公里。

  今年,成达万高铁(营山段)拆迁正式启动,G244线营山段升级改造、顺蓬营一级公路、蓼(叶)太(蓬)旅游快速通道等36个交通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实施撤并建制村畅通工程486.9公里。

  “通过5年的努力,全县建成‘两铁四高一机场’对外交通大骨架、‘两环两翼五通道’内外交通转换大体系、‘一国道四省道四快速’县域交通大动脉、‘八横十纵’农村公路大网络,川东北综合交通次枢纽地位持续巩固。”营山县交通运输局局长胡晓玺说道。

  建设宜居城市  营造优美人居环境

  近日,在营山县城外西街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正忙着平整路基。目前,位于道路北侧的围挡、脚手架已经拆除,即将给沿街商户安装全新的店招。

  据了解,营山特色街区打造工程涵盖县城外西街、正西街等6条街道,实施临街建筑的立面改造、管网改造等基础设施工程。“特色街区改造工程是实施美丽家园建设行动的重要抓手,是解决老城区设施不完善、功能不全等问题的重大民生工程。”营山县住建局局长李剑峰说,目前,整个工地每天有约400名工人、30多台(套)机械设备加班加点施工,预计2022年农历春节前基本完工,届时市民将看到一个焕然一新的主城区。

  五年来,营山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县城一环路、绥安大道、咸安大道等标美大道畅通无阻,形成“一环两翼”城市大框架、“一中心三片区”城市主格局,城区面积拓展至25平方公里。城市“双修”取得阶段性成效,新时代广场、滨河公园、体育公园等城市会客厅精彩亮相,成功创建为国家卫生县城、省级生态园林县城、省级文明城市。

  “我们将坚持‘北进、东拓、西延、中修’,精心规划建设城市地标、城市会客厅、城市门户、标美街道、特色街区,持续推进城市‘双修’工程、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建设,确保‘老城换新颜,新城展新姿’。聚焦城市品牌创建,合理布局城市‘10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20分钟街道公共服务圈’,加强‘智慧城市’建设,及时消除管理漏洞、基础短板和城市顽疾,争创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营山县长敬健表示。

  推进乡村振兴  塑造乡村特色风貌

  营山县黄渡镇兰武村发动村民建成2000亩晚熟柑橘产业园,探索出了一条乡村振兴新路子。今年,柑橘园大丰收,预计收成达20万公斤。兰武村正是营山县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五年来,营山扎实开展“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累计完成农村改厕14万余户,新建集中供水工程336处,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分别为80%、70%,完成农村电网改造251个村,农村基础设施持续改善,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9个。

  今年,营山县加快推进金鸡沟水库工程建设,实施幸福水库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新建高标准农田4.12万亩,完成撂荒地整治6.07万亩。目前,全县建成现代农业产业园区16个,发展花椒7.5万亩、晚熟柑橘3万亩、现代水产4万亩。

  下一步,营山将全面推进乡村“五大振兴”,持续改善路、水、网等基础设施,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大行动”,大力培养新型农村领头人、新型职业农民,积极发展富民产业、村集体经济,加快建设“美丽营山宜居乡村”,打造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村。

  保护生态环境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湖岸绿树簇拥,三五成群的居民在闲逛健身。这是营山县老林镇翰林社区翰林公园的一个画面。

  住在双林场镇的居民王朝林说,家门口建起的翰林公园,让农村人也有和城里人一样的休闲健身好去处。2018年,场镇建污水处理厂,在其旁边又修建了双林公园。老林镇猫顶村村民彭元和说:“一个场镇有两个公园,多好啊!”他和老伴在场镇买了房居住,早晚逛公园成了习惯。

  过去,位于双林场镇腹心有一个面积近40亩的区域成了排污池。2014年,当地党委、政府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和社会捐助,利用坡地栽花种树建公园,将它取名为“翰林公园”。

  五年来,营山县累计投入资金38.5亿元推进南北两河污染治理,新建城乡污水处理厂(站)79个,污水处理能力提升至8.74万吨/日,环境空气质量在全省71个重点县级城市中名列前茅。

  营山县委书记罗明远表示,营山将严格执行河(湖)长制,逗硬落实长江流域“十年禁渔”,加快推进南北两河、中小流域治理,持续提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能力;扎实抓好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常态推进“三禁行动”,确保空气和土壤环境质量稳定向好、水质稳定达标。倡导循环、低碳、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大力发展低碳绿色产业,积极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