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泸州运管多措并举筑牢“护廉网”
2021年12月09日 16:33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12月9日电 (高洁 罗心平)今年以来,泸州市运管局以“四大举措”为抓手,创清廉交通,营造风清气正、忠诚干净、担当有为的政治生态。目前,全市运管队伍不断优化,道路运输服务持续深化,发展环境更加宽松,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不敢腐、不想腐、不能腐的机制体制正在形成。

  提高政治站位,压实主体责任。泸州市运管局党委始终保持高压态势,认真履行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建立了党委书记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局纪委推进落实、科室负责人“一岗双责”的党风廉政工作责任体系。印发《泸州市道路运输管理局扎实开展清廉交通建设实施方案》,把“清廉交通”建设作为党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制落实到每一名党员干部,并纳入年度科室负责人述职述责述廉的考核内容之一,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全局以上率下,旗帜鲜明讲政治,将“清廉交通”与业务同谋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进一步增强了党员干部投身“清廉交通”建设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强化管理监督,规范权利运行。一是加强运输市场督导。建立补助资金使用监管机制,加强资金的过程管理,实施对站场建设、“金通工程”等政策性补助资金分配管理的规范化,做到了专款专用。按照部、省、市要求,取消道路运输危险货物运输以外的道路货运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简化机动车维修经营业户在申请备案时,可免予提供技术人员学历职称证明,维修检测计量设备鉴定证明,管理制度和环保措施等相关材料。推广应用道路运输综合管理与服务信息平台,健全涉稳风险防范化解责任清单,及时排查、妥善处置行业不稳定的风险隐患。二是持续深化“放管服”“最多跑一次”改革。统一设定时限,优化再造业务流程,积极指导运输企业运用“一网通办”“跨省通办”“川渝通办”服务系统,变“企业跑”为“数据跑”,实现了市级行政审批事项100%通过平台办理。三是推行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完成政务服务事项目录清单158项,推广电子证照跨地区共享应用,实施政务服务事项告知承诺制,目前,共办结行政服务事项2210件。

  当好先行先锋,推动运输发展。2021年7月,泸州市成功创建为全国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后,2021年8月,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出台《关于加快道路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泸州市运管局又以国家公交都市、绿色出行示范城市、交通强省强市强县“三大创建”为抓手,全力推动道路运输高质量发展。目前,泸州市国家公交都市创建即将迎来国家部委验收,城市绿色出行示范城市创建步伐加快,交通强省强市强县有序推进。江阳区、龙马潭区创建“金通工程”样板县已通过市级初评,泸州市604辆“金通工程”小黄车标识站牌通过省厅验收,实现高铁站城市公交、巡游网约出租汽车、定制客运的无缝对接和零距离换乘,完成新(扩)建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13个,开通首条“四渡赤水”红色旅游公交专线,合江-泸州高铁站定制客运,泸县玄滩-重庆永川、重庆荣昌2条省际公交线路。

  建立长效机制,强化队伍建设。一是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开展“三抓三实”作风整顿,提质增效专项活动,与省交通运输厅道路运输管理局结成党史学习教育联动共建单位,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表彰大会暨文艺演出活动,召开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及泸州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宣讲会1次、专题学习会4次,党史学习教育部署会、学习会、研讨会25次,开展固定党日15次、会前学法学廉11次、观看警示教育片7次、撰写心得体会71份,不断提升了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廉政意识,切实推进了“清廉交通”常态化、长效化建设。二是完善干部任用管理。严肃选人用人工作纪律,规范选人用人程序,集中梳理和排查选人用人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加强干部廉政意见审查,防止带病选拔。三是加强风险防控。健全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和“三重一大”决策等各项制度,凡“三重一大”决策事项均纳入局党委集体研究决定,并严格执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下一步,泸州市运管局将把“清廉交通”建设与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及泸州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与助推泸州“一体两翼”特色发展战略,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结合起来,坚持制度与监督并重,切实履行好全面从严治党的责任,进一步强化各项工作的监督,坚守底线,摆正立场和原则,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