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舌尖上的“守门人” 为“郫都造”农产品保驾护航
2021年12月10日 22:08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祝欢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12月10日电(龚芮)蔬菜从田间到餐桌,是谁在替我们把好这“脱泥而出”的第一道质量关?近日,记者走进郫都区农产品质量保障中心,探访“郫都造”食用农产品品质背后,质量安全“守门人”的努力和故事。

  守严农产品上市第一关

  12月7日,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雪。

  凌晨5点过,郫都区青杨韭黄专业合作社的工人们起了个大早,忙着到地里割韭黄。掀开草席,拨开麦草,一排排色泽明亮的韭黄生机盎然,长势喜人,元旦春节临近,又到了韭黄销售的好时节。

  上午10时,郫都区农产品质量保障中心的工作人员吴先英、龙苗携带采样装备来到合作社的韭黄种植基地,随机选定一批即将上市的韭黄进行农产品采样工作。

郫都区农产品质量保障中心质量安全“守门人”。龚芮 摄
郫都区农产品质量保障中心质量安全“守门人”。龚芮 摄

  “根据天气情况来看,每天9:30到15:00是采样的最佳时候,这段时间温度、湿度都比较适宜样本采集。”一边说着,吴先英和龙苗大步跨入田垄,采用五点取样法收集了足够的韭黄样本,做好信息登记,并按市场价支付菜钱后,将样本带回了农产品检测实验室。称重、干撕、切段、捣碎……两人熟练地完成了制样过程,下一步将制备样品转入前处理、上机检测分析、数据处理,整个检测过程需要三天,实现对蔬菜中34种农药残留指标的详细分析。

  “这个季节是蔬菜生产旺季,最近采样比较多的是抱子芥、棒菜、圆根萝卜这类蔬菜产品。像今天这家合作社的蔬菜,除了接受例行抽检、风险监测、监督抽检外,每个批次上市产品还要经过生产主体自我承诺、自控自检等方式确保生产的农产品合格了才能进入市场。”吴先英表示,根据要求,农产品质量保障中心每年将进行1070个批次农产品定量检测,2400批次农产品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农残快速检测。

  在郫都区,除了像吴先英、龙苗这样的区级农产品质量监管员,在镇(街道)、村(社区)两级,还配备了镇(街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村级协管员员等力量,构建起了区、镇(街道)、村(社区)农质监管三级体系,农质监管范围覆盖全区103个涉农村(社区)24.62万亩土地。

  据悉,今年郫都区已完成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级监督抽检633批次,合格率99.5%;完成省级农产品风险监测120批次,合格率98.3%;完成叶菜类、根菜类、食用菌等蔬菜多个品种例行农产品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农残快速检测30080批次,合格率100%。

  健全机制把紧农产品质量安全关

  如何有效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效率?健全管理机制是关键。

  2021年,郫都区开始在全区全面推行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建立和落实市场准入查验制度,以准入“倒逼”准出,促进生产主体积极主动开具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截至目前,已有120余家生产经营主体入驻“农检通”平台,全区已开具食用农产品合格证112493张,附证上市优质农产品28779余吨。

  同时,通过建立《成都市郫都区农产品生产主体质量安全“重点监控名单”和“黑名单”制度》(简称“两个名单”制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使用禁用物质,超剂量、超范围使用农药、兽药,不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或休药期规定等农产品生产者。“两个名单”制度实施以来,全区已将3家投入品使用不规范的企业(合作社)纳入“重点监控名单”,并开展跟踪重点管理。

郫都区农产品质量保障中心把好“脱泥而出”的第一道质量关。龚芮 摄
郫都区农产品质量保障中心把好“脱泥而出”的第一道质量关。龚芮 摄

  此外,区农业农村局还联动市场监管、公安、法院、检察院、卫健、经信等部门,印发《成都市郫都区食用农产品“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力争用3年时间,实现绿色防控技术得到普遍应用,农药兽药使用更加科学合理,全区农业生产方式实现进一步转型升级。

  郫都区农业农村局农产品质量保障中心负责人徐春表示,下一步,将大力推行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加大食用农产品例行抽检、风险监测、监督抽检力度,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不断擦亮“郫都造”农产品金字招牌。(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