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月7日电(严心怡 彭思源 杨析)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邮储银行四川省分行(以下简称“四川分行”)持续强化服务意识和为民情怀,聚焦“三个维度”,不断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成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生动实践。
精准发力 服务乡村振兴“有深度”
据介绍,四川分行由“一把手”挂帅,成立了服务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乡村振兴工作专班,研究制定乡村振兴工作方案,并邮、银协同,积极助力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
辖内泸州分行积极践行乡村振兴战略,接续投放全市首笔乡村振兴固定资产贷款、首笔科创贷、首笔小微再就业新产品、首笔抵押e贷新产品。

自贡分行紧跟地方经济发展战略布局,加大乡村振兴金融支持力度,个人经营性贷款市场占有率达16.64%。
成都天府新区支行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成为新区财金局“天府惠农贷”“创业担保贷”两个金融产品的唯一一家合作银行。
眉山洪雅县支行为全县藤椒、茶叶种植户和生猪养殖户搭建起“银政担”融资平台,至今累计投放“省农担”贷款突破1亿元、累计净增6500余万元,投放量与净增规模均居全县金融机构首位……
“资”润小微 服务实体经济“有力度”
为进一步打通金融服务小微的“最后一公里”,四川分行充分发挥“小微易贷”特色产品优势,以“百行进万企”为抓手,挖数据、建场景、拓渠道,加快数字化转型,积极推进普惠型小微金融业务高质量发展。例如,优化小企业政采贷流程,将小企业政采贷从线下受理、线下审批优化为为线上申请、线上审批。
辖内内江分行用心服务小微,截至2021年7月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净增2.58亿元,完成全年行内净增计划目标的129%、监管净增计划目标的177%,实现普惠小微净增行内、监管计划的“双提前完成”。
广安分行把“学史力行”与“办实事”充分融入小企业经营发展,取得一季度完成全年净增计划,半年净增过亿的良好成绩。
南充分行“银税互动”支持实体经济,与国家税务总局南充市税务局签订“银税互动”合作协议,今年以来“银税模式”贷款业务累计放款1.28亿元,占全市金融机构“银税”贷款发放量的12.32%。
达州分行用情办实事,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发放抗疫贷6000万元,为受疫情影响出现还款困难的小微企业办理延期还款2.27亿元……
真情实意 服务社会民生“有温度”
四川分行直属支行,地处成都市中心、始于明代的暑袜街上,坐落于有着整齐的青砖墙、复古民国风红色门窗的老建筑——四川省保存最完整、最“年长”邮局中。经常在这里进出办理银行业务的街坊四邻说,“老邮局是这条街的标志,老房子里的邮政储蓄银行,适老、亲老的金融服务也是一种暖心标志。”

今年春节前,家住暑袜街的81岁罗奶奶,从衣柜里翻出一个1994年的“绿本本”,本上还有邮政活期存款余额4500元。罗奶奶的家人来到省直属支行营业厅求助。工作人员们按程序申报、跨单位跨部门调取多年前的存款档案比对查证,还一直和老人保持沟通、疏导情绪,最后罗奶奶终于取出这笔存款……据统计,类似的老存折取款业务,今年以来省直属支行已处理3次,金额最高的一次达8万多元。
省直属支行还主动拓展服务场景,对因行动不便、身患重病等原因无法亲自到网点办理业务的老年客户,提供“双人上门”“提前预约”等人性化金融服务。
9·16泸县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泸州分行党员突击队同时间赛跑,奔赴震区一线全力参与抗震救灾,把抗震救灾作为检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主战场。在震中灾区草坝村、嘉明镇灾民集中安置点,党员突击队开着流动服务车,为有需求的受灾群众上门办理金融业务;各网点开辟“抗震救灾绿色通道”贴心做好应急取款、资金汇划等服务……
四川分行辖内基层党组织还与政府、企业等联合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等实践活动,将党建“朋友圈”打造为业务发展“朋友圈”。
据统计,截至10月末,四川分行累计提出“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136个,已完成78个,正在持续推进项目58个;制定举措213条,已完成举措150条,正在持续推进举措63条。
邮储银行四川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孙栋表示,邮储银行四川分行将持续深入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要求,用实的举措、实的作风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不断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