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月11日电 (吴平华 李柯 周炜鑫 )“真没想到我在‘智慧珙州’反映家属区后面有人熏制腊肉污染空气的问题,在当天就得到了解决”。近日,宜宾珙县巡场镇安民社区居民王进总是见人就说:“现在我们多了个‘贴心人’,只要登录‘智慧珙州’微信公众号,搜索“群众有话说”小程序,完成诉求事件上报后,就能查看事件办理状态以及回复处理结果。”
畅通多元渠道 让群众的话有处说

王进的感慨,源于珙县在推进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中,做实群众诉求办理工作的探索和实践。
为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持续巩固提升全省首个县级数字信息管理服务中心创建成果,珙县全面整合12345政务服务热线、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问政四川、县长信箱、网格化系统等各类诉求热线平台,开发“群众有话说”微信端,不断规范社情民意办理服务工作,形成以党委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工作体系,实行上报、派单、督办、评价“四步闭环”管理服务模式,让群众通过手机就能随时随地查看事件办理动态和推进落实情况,打造“指尖”上的社情民意直通车。2021年以来,已累计办理各类热线、事件11万余件,回复满意率达98%以上。
构建四级体系 让群众诉求有人理

为推动群众诉求办理提质增效,充分利用县中心、乡镇分中心、村(社区)服务站、党群综合网格“四级”联动服务体系,畅通干群交流通道,聚焦办理公开、结果公开、考核公开“三个公开”,对群众反映的诉求实行分级办理,通过户外LED屏、村(居)务公开栏、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定期向群众公开涉及求助、投诉、咨询、建议、举报等方面的诉求办理情况。
截至目前,全县13个乡镇,177个村(社区)公示公开群众各类诉求840余件,“智慧珙州”微信号公开曝光24期,公开事件140余件,推动群众诉求办理落地落实。全面整合法律援助工作者、村级调解员、网格员等队伍力量,依托乡镇法律援助工作站,先后协调群众在土地、医疗等方面的矛盾纠纷1400余件。
强化监督机制 让群众不满有人管
“党和政府的工作成效如何,最终还是要通过群众是否满意这把‘标尺’来衡量。”为此,珙县制定《珙县社情民意办理分析系统运行管理办法》,把社情民意办理和整改落实情况,纳入各乡镇、县直各部门(单位)“一把手”述职述廉内容和绩效奖励依据之一,并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先评优、教育培训、问效问责的重要参考依据,不断完善责任倒查机制,对不敢担当、作风漂浮、弄虚作假等履职不力问题进行严肃问责。
定期对事件办理情况,满意情况进行数据分析,编制《党群服务工作情况通报》《民情分析报告》报送相关县领导,并同步抄送珙县纪委监委和珙县委目标绩效办,推动解决群众不满意件、超期未办理件71件得到解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