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营山:立足优势 培育壮大产业集群
2022年01月13日 19:51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1月13日电 (杨汉国)隆冬时节,踏访营山经济开发区,一条条宽阔的区间大道纵横交错,勾勒出一座现代工业城的轮廓。一幢幢正在崛起的新厂房,凸显出营山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目前,营山县经开区建成面积达到8.5平方公里,入园企业172户,初步构建起“4+1”产业发展格局,成为营山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坚强支撑。

  产业抱团  园区建成园中园

营山经开区汽摩配产业园。杨汉国 摄
营山经开区汽摩配产业园。杨汉国 摄

  近日,在四川竹宇食品有限公司火锅川粉生产车间的生产线上,一根根晶莹剔透的粉皮经过自动分割,源源不断地进入下道工序。该公司总经理罗文银介绍,竹宇食品于2018年入驻营山经开区食品产业园,占地面积60亩,总投资2亿元,现已试生产。全面投产后,年产值预计可达4亿元,解决就业120余人。

  竹宇食品所在的营山食品工业园内,新蓓食品等8家企业有的正在加快建设,有的主体工程已经完工。营山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涂胜介绍,食品工业园现有企业34家,其中规上企业15家,年产值69.4亿元,解决就业3000人。计划通过3至5年时间,培育企业50家以上,打造成面向成渝地区的重要农副产品供给基地。

  立足优势产业补链强链延链,以专业园区建设为抓手,推动主导产业集群化、关联化、园区化发展,营山经开区已形成汽摩配、电子信息、食品加工、新材料和物流5个园中园。占地面积303亩的营山县汽摩配产业园于2019年8月开工建设,从动议规划到首批企业入驻,仅用了4个多月时间,开创了平台建设的营山速度。现已入驻四川航电锂能、中其盛汽车科技等10家企业,建成后年产值预计可达20亿元,年创利税3亿元以上。阀门产业园已招引企业16家,其中10家企业共同投资建设占地200亩的阀门主题产业园,力争用3年时间,培育企业30家以上,年产值40亿元以上,实现“西部阀门在营山”的产地效应。

  招大引强  好项目接二连三

  优势产业是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和基础,营山经开区的发展历程就是不断厚植产业根基、培强产业优势的全速出击。

  围绕机械汽配产业招大引强,营山吸引了四川新迈越等企业落户。四川新迈越总投资12亿元、占地200亩,建设内容包括约9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及办公楼,项目全面投产后,可实现年产3万台(辆)重型专用汽车配件生产及整车组装,3年内年产值预计可达15亿元,年创利税近2亿元,解决就业300余人。目前,公司已与中国重汽、上汽依维柯、陕西重汽达成战略合作协议。

  在江苏无锡小铜人西部产业园建设工地现场,1号厂房已竣工,2号厂房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该项目负责人介绍,项目全面投产后,可年产30万吨高导线材,年产值预计可达100亿元,解决就业600余人。数据显示,2021年,营山经开区招引工业项目26个,其中,投资过亿元的有20个。

  服务周到  投资者安心放心

即将建成的北大金秋南充燕园高级中学。杨汉国 摄
即将建成的北大金秋南充燕园高级中学。杨汉国 摄

  总部位于深圳,2021年6月与营山县政府对接,同年7月与营山签约,同年8月开始装修,同年12月实现投产……落户营山的四川航电锂能科技公司破茧而出,折射出营山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

  2017年起,营山坚持县长分管工业,全力提供最好营商环境、最好配套政策、最好服务机制。每个项目落实1名县级领导跟踪服务,县领导每周带头深入项目现场2次以上,现场调度、现场办公、现场研究,协调解决原材料采购、物流运输等问题,确保项目建设质效。并整合县委目标办、县纪委监委、县发改局等力量,组建“尖刀连(班)”,既督导督查,又协调服务,实现全天候、全脱产、全覆盖无缝隙督项目、盯项目、保项目,确保项目建设按期推进、如期完工。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精准服务企业、高效解决问题,助推招引项目快速推进、工业企业产销两旺,营山县还专门成立工业企业服务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前期、要素保障、金融服务、政策兑现4个企业服务专班服务工业企业,推动落地企业快建设、建设企业快投产、投产企业快达产。

  “营山没有特别的资源禀赋,唯有笃定前行。市第七次党代会响亮提出实施三大发展战略、推进八项重点工作,正在形成水涨船高的区域产业大环境。我们将与兄弟县(市、区)和成渝地区其他区县一道,聚链成群、特色发展,为全市形成更大更强的制造业产业集群贡献营山力量。”营山县委书记罗明远说道。(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